於是打心底就放棄殺他的念頭,試探諸葛迷為了看他是否有膽識。當發現此人卻無膽識,就不如先前懷疑他。
嚇得流褲子的慘狀竟然叫諸葛迷躲過一劫。
“丞相饒命!丞相饒命!”諸葛迷叩頭謝罪,額頭青紫,有血色狀。
諸葛亮輕描淡寫地說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現在你要有問必答,如果有半句假話,要你二罪並罰!”
“請丞相問話!我知之必答,絕不隱瞞。”諸葛迷大難不死,也顧不得答話之類。隻要能保性命就謝天謝地啦。
“陛下在永安,為什麼突然想到修建行宮?”
“這個我也不清楚,也許因為永安環境不好,陛下一直住在軍營,患了點風寒。”
“陛下最近龍體可好?”諸葛亮擔憂地問道。
“我臨走時開過藥方,應無大礙。”
諸葛亮微微點頭,又問道:“陛下為何要召李嚴為尚書令?”
諸葛迷頭皮發麻。李嚴做了尚書令?怪我怪我,都怪我在陛下麵前多說了幾句,果然劉備起用李嚴。那麼東川派自法正死後又重新掌握朝政大權了。外係勢力重新掌權,對益州派構成極大威脅。劉備扶持外係勢力,必然引起益州派的怨恨,就連荊州派也有所警惕。
哈,諸葛亮很狡猾,他製造這個殺局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原來是想從我口中套出些關於劉備的想法。
意識到這點,諸葛迷突然變得很冷靜。先前恐懼心理漸漸散去,濕漉漉的褲子感覺涼得羞愧。
“丞相明白陛下的性格,他所決定的事情誰也改不了,就像這次起用李嚴。我們做臣子的哪裏明白陛下心裏到底會想什麼。”裝傻吧,隻有這樣才能避免遭到諸葛亮更重的猜疑。諸葛迷忽然明白明哲保身的意義,話說得多不但毫無意義,而且反弄巧成拙。
通過這些天的接觸,諸葛迷對劉備固執的性格略有了解。所以他靈機一動,把原由推給劉備。諸葛亮自然不敢問訊劉備,甚至很難從劉備口中探到真實想法,像劉備這樣的梟雄又怎會輕易讓別人套出自己心裏想什麼。
“難道陛下就沒告訴過你?起用李嚴做尚書令可是一件大事啊!”諸葛亮以手撫額,順手操起鵝毛羽扇。
最近蜀漢的政務搞得諸葛亮焦頭爛額。益州派士人對於朝廷的兵敗怨氣很重,荊楚派又與西蜀士人矛盾漸深。這次修建永安宮,劉備就給自己出了道難題。若非楊洪和王連挪用鹽稅暫時解決經費問題,興建永安宮怕是空中閣樓。然而國庫空虛,這筆挪用的資金早晚還得補上,到時候又當如何。漢嘉等郡地方豪強蠢蠢欲動,局勢不安。
“陛下是為了平衡三派利益吧。”諸葛迷惶恐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