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節 南中紛擾(2 / 3)

心腹狐忠急忙勸解,李嚴臉色通紅,怒氣未消,一拂袖徑奔皇宮。

宮裏宮外忙成一團。劉禪即位不久,正大肆封賞群臣。詔書不斷從宮內發出,送至各地。整個益州的臣民都殷切期盼陛下的封賜。

“啟奏陛下,都護大人求見!”

“李嚴見朕為了何事?莫非來討封賞?”劉禪微微抬頭,閑暇養神的雙眼緩緩睜開,不緊不慢地對主管封賞的尚書鄧芝說道:“你們都賞到誰來啦?還有幾個輪到都護大人?”

鄧芝茫然地望著劉禪,心道:原來剛才陛下都睡著了,難怪不記得封賞誰。恭敬地回答說:“丞相不是對陛下說過,九卿和重要大臣的封賞輪到最後麼?”

劉禪‘哦’了聲,緩緩說道:“那李都護為什麼找朕?告訴都護,朕現在沒空。有什麼要事,先找諸葛丞相商議,再由朕定奪!”

“都護大人請先回,陛下有要緊公務。若有大事,可先與丞相商議。”黃門侍郎原話轉告。

封賞之事,本由尚書台主持。可劉禪居然交給諸葛亮管理,不讓尚書令主持封賞事宜。如今又借故不見,李嚴心裏憋悶。歎口氣,心想:我李正方與他諸葛亮同為托孤重臣,為什麼處境迥異。

心頭委屈,狐忠等人又勸他回府。李嚴心係南中,不聽他人勸阻,獨自上馬飛奔丞相府。

丞相府門前也是車水馬龍。

與都護府門可羅雀的冷清相比,直叫李嚴心酸。暗罵道:這幫趨炎附勢的小人。他把馬拴在一邊,諸葛平遠遠地笑容滿麵迎上前來,熱忱地說道:“都護大人好,丞相每日囑咐在下,若是都護大人前來,必須第一個迎接。大人快請入內吧!”一麵喚人替李嚴栓馬,一麵囑咐仆人道:“快去稟報丞相,都護大人來了。去招呼下人,準備上好的清茶,休得怠慢!”

李嚴心頭一熱:丞相待正方遠勝陛下待我。

見到諸葛亮,這位倍受敬愛的丞相憔悴許多。數日不見,他的額頭依稀生出白發。諸葛亮的身邊圍著許多大臣,可謂眾星捧月。他的下首第一個席位空著,顯是早已為自己準備的。

“正方,快請坐!”諸葛亮起身,充滿敬意地迎前三步,挽著李嚴的手,扶他坐下,熱情地笑道,“正方必是為南中之事前來。亮適才正與諸位商討此事哩。”

沒想到什麼事情都瞞不過諸葛丞相,看來丞相久候我啦。李嚴心存感動,說道:“不知最近陛下忙於何事,臣想稟奏南中的事情,陛下不肯見臣,要我勞煩丞相。”怨氣統統歸結到劉禪身上,隻在心頭。然而話語委婉,看不出半點衝動。

“國家大事,何謂勞煩。我與正方同是顧命大臣,應該一心向公,不敢有私。陛下和臣計議,讓尚書鄧芝代辦封賞事宜。都護大人還要與群臣共商政務大事呢!正方與雍闓作書可有回信?”諸葛亮掃視在場群臣。這裏不乏功曹撰屬、尚書侍中、九卿權臣、將軍校尉。這話本是對李嚴說的,其實也是諄諄教導蜀漢的官吏。

提起回書,李嚴就氣得咬牙切齒,大怒道:“雍闓反誌已決,分明是不肯回頭。請丞相上奏陛下,給臣軍馬,克日平複。”

諸葛亮見李嚴難得如此失態,深深感動他對國家的忠誠,對敵人的痛恨。但現在他想給李嚴軍馬,苦於國庫空虛,士民疲敝,也是有心無力。

“對於亂國叛敵之輩,亮深惡痛絕。誅殺雍闓,我絕無異議。但南中道路幽遠,非一朝一夕就能平定。前日文儀(王連字文儀)單程回成都,就是因為國庫空虛,擔心陛下貿然興兵。”從怒發衝冠到平心靜氣,諸葛亮將疾惡如仇和顧全大局的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就連一旁站著的諸葛迷也不禁欽佩。

王連,南陽人。曾為司鹽校尉,簡選人才,遷升蜀郡太守、興業將軍,領鹽府如故。這些年他執掌鹽鐵大權,掌握國家經濟命脈,對國庫收入比其他人更加清楚。這使他能夠清醒地意識到朝廷最近不能隨便用兵。前日回成都,和諸葛亮商談一夜,就是勸他不可大動幹戈。

可是群臣隻知道興兵平叛,不曉得國庫空虛。李嚴聰明過人,一下就悟出話中內涵,用兵之事不便再提。可他也不甘心,說道:“中軍不動,臣願領郡兵征討。以前馬忠將軍不是用幾千巴西兵就擊退過高定。”李嚴的目光移向馬忠,區區馬忠就能辦到用部曲克敵,我堂堂李嚴難道就比他差。

江州撤回一萬軍隊,加上征募的戍卒,以及先前成都周邊的部隊。僅成都的中軍數量就達到三萬以上。抽調一萬兵力不成難題,但成都與南中相隔遙遠,路途糧草運輸和武器箭矢增補更換,以及士兵生活用品的調撥和搬運,這才是李嚴擔憂的。他主張利用益州李恢部和鄰近的健為郡、巴西郡守軍征伐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