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節 諜影浮現(2 / 2)

這兩個月來,諸葛迷和其他學生很少交流。即便研究學術,他也隻談儒家的愛國主義思想。自從蘇章來訪以後,諸葛迷就意識到周圍的危險。平時高調的他突然冷寂許多,談談愛國總不至於被別人誤會吧,他這樣安慰自己。

更多的時候,他更加重視武學的修煉。從文不通就得從戎,若不是丞相讓他到苦寒門求學,說不定他早報名參軍去了。稍有空閑,諸葛迷就愛逛天香樓。不知道為什麼,他感覺這裏有種寄托。天香樓有上品的茶葉,能讓他有種輕鬆愉悅的感覺。

在這裏經常能聽見動人的天籟之音。那是茶仙精心為他準備的琴曲。如果沒有邀請,極少能再目睹仙子的芳容。麵對真淳得無與倫比的仙子,諸葛迷自慚形穢。仙子孜孜不倦地追求禮樂治國的大道,而明哲保身的他沒有勇氣再用實際行動去宣揚禮樂治國,他感覺無顏麵對仙子。

從天香樓歸來的諸葛迷總有股餘韻未絕的心情。琴曲著實美妙,讓人心曠神怡。還沉浸在音樂的美好中,諸葛迷迎麵撞上一個素未蒙麵的青年。這些日子來苦寒門的學子多了,他也就不覺得希奇。

“請問您就是傳說中的諸葛先生?在下王離,字伯元,久仰先生大名。”王離的眼神充滿驚喜。傳說二字更是真實心情的寫照。諸葛迷在他心目中仿佛無所不知的神。

“伯元,很好很好!”諸葛迷再也不跟一麵之緣的人稱兄道弟,在結交朋友時他開始變得謹慎小心。蘇章的忠告讓他學會中庸之道。這不是儒學的真正要義。但對於現在危機四伏的他卻是防身要義。

諸葛迷的冷漠讓王離失望。苦寒門有許多諸葛迷的超級粉絲,提起這位偶像大家無不稱讚。但第一次見麵諸葛迷沒有給自己留下良好印象。“您博學多才,在下仰慕得很。希望先生能替我指點迷津。”

“你平素愛看些什麼書?”諸葛迷問道。

苦寒門學習條件比起潛龍學舍艱苦得多,就連授學的老師都湊不齊幾個。至於拿著一本舊書,不厭其煩地給學生逐字逐句念誦的方法,更是讓諸葛迷頭疼。更別提經常講述典籍時犯錯不斷,簡直誤人子弟。諸葛迷嘴上不說,心裏明白。上課的時候也就心不在焉,免得被那些庸師給誤導。但他暗暗為這些學子捏了把汗。大家的學費都來之不易,又被這些庸師浪費青春,整一個“慘”字了得。

“自幼家貧,沒讀過書。”王離害羞地回答。沒錢讀書的苦日子,隨著印刷術的發明漸漸一去不複返。這一切還真得感激眼前的偶像。

“很好,很好。你不妨看看《論語》。如果學得好,半本《論語》可以治理天下。”不知何時諸葛迷變成了好好先生。不過他推薦《論語》倒是極有建設性的意見。宋初宰相趙普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儒家思想強調德治,強調教化。《論語》主要在於為政和修德,其民本思想博大精深。

“《論語》?太好啦!”王離如獲至寶,興高采烈地回到宿舍。整天就抱著一部《論語》反複咀嚼。

“伯元兄成天就在看《論語》?”郤正很好奇。剛來時的王離還嚷嚷著要學治國術,怎麼幾天不見竟然對儒家的經典《論語》感興趣?

“諸葛先生說過‘半部論語可治天下’。”王離很興奮,說起偶像眼神流露出期盼。仿佛諸葛迷的話就是金科玉律。

“你見到諸葛先生啦?我也想去見他!”郤正差點歡呼起來。

來到苦寒門幾乎沒有人不認識諸葛迷。就連那些搞月旦評的學士提起他都要翹大拇指。他見過月旦評的人,學術高深讓人歎為觀止,他們都崇敬的人就更加非凡。

很難想象在這樣艱苦的學習條件下,還能產生這麼多學術高深的人。其實諸葛迷是學識過於出眾,在他眼裏一般的老師,在其他學子眼裏是大大的厲害。足可見漢代平民庶人的文化程度有多低。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郤正走進諸葛迷的住所。

“學生郤正,字令先。愛好學問,特地來請教先生!”郤正必恭必敬地望著諸葛迷。他是個普普通通的青年,不過二十三四歲左右,看不出英偉之氣,也看不出靈氣。第一眼讓郤正懷疑是否認錯人。

“你是郤正?很好很好!”諸葛迷的眼裏反倒流露出一絲驚喜。他記得三國誌裏有個蜀漢名人就叫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