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節 一波起(2 / 2)

心情可以理解,但行為值得商討。諸葛迷的手指重重敲擊著鐵板,語音發顫地說道:“糊塗,糊塗!關於南中的處理,丞相自有主見。這幫學子這麼鬧豈不是公然向朝廷叫板麼?六舍學子裏不乏見識廣博的人,難道他們忘記了後漢的黨錮之禍嗎?我懷疑有人幕後唆使!”

程祁等人都知道後漢時期黨錮之禍的曆史。

那是後漢末年,官員和儒生聯合反對宦官的一場鬥爭,他們以大造輿論和鬧學朝等方式與朝廷叫板,盡管是正義的行為,但付出的代價之大,令人痛心疾首。

血淋淋的教訓讓諸葛迷從一開始踏入蜀漢政壇就從未想過用學子的性命來左右朝政。諸葛迷也是個堅持正義的青年,即便在他身處事業的低穀,名望如日中天的時候,他絕不會想到發動學生的力量為自己造聲勢。這正是程祁等人敬重諸葛迷的地方,他沒有利用名望來討取政治地位。其實諸葛迷是個聰明人,他知道這樣做畫蛇添足。他明白三國的曆史,蜀漢的丞相是諸葛亮,那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的諸葛亮,在他麵前玩這種把戲無異於玩火自焚。

“我們應該出麵製止!”王離又是第一個提出建議的人。

“不行!”楊戲和郤正異口同聲。在六人中數他倆最有見識,也頗得諸葛迷欣賞。

“六舍鬧事,並不關我們新蜀報社任何事。現在學子們為了表達他們的愛國主義,簡直快瘋狂啦。如果我們出麵製止,不僅沒有說服力,還會卷入這場風暴。此次鬧事有人幕後操縱,我們不能去充當炭灰。”楊戲撥弄起炭火解釋道。

“萬一學子出事,我們新蜀報社就能無愧於心?你們明哲保身之道難道是儒家成仁取義的做法?”張表情緒激動,麵部肌肉因義憤扭曲得恐怖。他於六人中最有血性。

諸葛迷點了點頭,轉向張表等人問道:“諸位怎麼想?現在應該是集思廣益的時候。我既不願受到牽連,也不願袖手旁觀。學子以南中為由聚眾生事,當真事情弄得一發不可收拾,追究起來我們新蜀報社也難辭其咎。”

近來新蜀報社的文章頭版差不多就是學子們最關心的南中局勢和蜀吳和好的評論。這次學子鬧事一部分原因是報紙的消息給了他們激發情緒的源頭,如果沒有報社將南中局勢連篇累牘報道,學子們也不會興起一場南中熱。想到這裏諸葛迷總感覺心裏有點內疚。也許對南中局勢評論的過猶不及違背了儒家的中庸之道。

“先生這麼一說,我倒真後悔啦。我們不能因為報紙的賣點就……這回想不被牽連進去都難啦。”王離喪氣地說道。目光掃視著眾人,大家沉默地低著頭似乎在冥思苦想。

“我覺得還是不要出麵比較好。南中是我們報社報道的重點話題,如果我們出麵製止,一來效果差強人意,二來影響報社的聲譽,三來那幫學子還會認為我們幾位不守信義。我們在報紙上宣揚愛國,可行動上製止他們的做法如何體現愛國精神。將來靠什麼來教育學子,靠什麼來宣揚儒家大義?我們還是默默支持那些學子去皇宮表達他們的愛國情緒吧。靜觀其變不失為上策!”郤正歎口氣,提議道。他心思深遠,想到了長遠未來。

“我讚同!”

“我也支持!”

楊汰、程祁、楊戲紛紛表示支持。

七人之中已經有四人站在靜觀的立場,諸葛迷感覺到孤立無援。他看了看沒有表態的王離和張表,先問王離道:“伯元有什麼更好的主意?”

“我……他們都這麼說了,我還能想什麼主意。”王離搖搖頭,心不甘情不願地說道。

幾乎又一個人棄權,現在隻剩下張表的態度不明。諸葛迷問道:“伯達意下如何?”

“我知道就算諸葛先生親自出麵製止也是無濟於事。那幫學子的情緒你們沒瞧見,他們實在太狂熱啦。沒想到啊,我們原以為宣傳愛國,宣傳南中,竟然會造成現在這局麵。”張表憤憤不平道。他的話讓人反省新蜀報社的宣傳是否意義重大。

諸葛迷歎息道:“若非有人唆使,這局麵我還是能夠擺平的。可惜這是個圈套,明擺著讓我們鑽進去。我是不會上當的!”

“那些學子如果因此流血犧牲,先生的心一定不會安穩的!”張表的話刺中諸葛迷的內心。

拖著沉沉的情緒,諸葛迷苦笑道:“少數服從多數。我們也來民主一回。伯達、公弘,你倆還是去打聽六舍學子們的動靜,有什麼變動迅速回報。其他人該幹什麼幹什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