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節 月下(下)(2 / 2)

諸葛迷驚歎老者絕非等閑之輩。

老者說道:“江東經曆三代,得到江東大族支持。憑借江河之險,國家根深蒂固。孫權也不是守成之主,從他縱橫捭闔於蜀魏之間,襲取荊州,北拒曹丕就能看出他逐鹿中原的野心。但江東最講求門閥家族,孔惑沒有身世背景,到了江東隻能寄人籬下。江東士族能容忍你一個身世卑微的人宣揚先秦儒學麼?哎,東吳也去不得。”

“老人家這麼說無非是勸我重回成都吧。”諸葛迷微笑道。繞了偌大一個圈子,又回到老者真正的用意上。

“老朽是為先生感到可惜。”老者一聲歎息大有故弄玄虛之嫌。

“我孑然一身,有什麼值得可惜的呢?”聆聽老者教誨後的諸葛迷反倒覺得灑脫。沒有了先前沉重的心情,整個人仿佛注入了新的活力。

“先生在成都這兩年,最大的收獲是什麼?”老者忽然拋出一個奇怪的問題。

“恩……”諸葛迷想了下,答道:“知己!”

“嗬嗬,知己?怕是紅顏知己吧!”老者又和藹地笑著。

諸葛迷的腦海裏浮現出脫俗美貌的茶仙,還有她那天籟般的琴音。臉一紅,心道:這位老者的眼光好生毒辣,竟似能洞穿我的心思。

“重情重欲,人之常理!”與宋代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不同,漢代儒家在人性方麵還是比較開明。老者沒有絲毫的嘲笑之意,說道:“先生宣揚儒學,在成都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聲望和學生!”諸葛迷脫口而出。

老者微笑道:“這就對啦!當年孔子周遊列國宣揚儒家思想,不正是由於他門下弟子眾多,自己聲名在外麼。一種思想要得到傳播,僅僅依靠某個人是不夠的。因為有這些收獲,先生能夠在成都推進儒家思想。一旦離開成都,一切必須重新來過。先生難道不可惜嗎?”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麼一說,小子茅塞頓開,有點後悔離開蜀漢啦!可是依照丞相的性格,他是決計不會請我回去的。我自己也放不下這個尊嚴回去。”諸葛迷苦笑一聲,想回頭望望成都,早已被夜色遮掩,連方向都迷失掉了。

“我能幫你!”老者神秘地笑道。

“老人家究竟是誰?為什麼再三幫我?”諸葛迷越發好奇。

“我不會別人,也是為了宣揚儒家思想。”笑容頓時收斂,老者認真地說道。

“難道你要我……?”

老者點點頭道:“通過你宣揚儒道精神,我隻需要默默地支持你。這封書信請你代我轉交孔明。這本兵書算老朽贈送給你。”

諸葛迷知道有人能稱呼丞相的字,一定是和丞相很親的人或者好友。非常高興地接過書信,又歡天喜地地收下兵書。問道:“老人家為什麼送我兵書?”

“我說過,儒家治國首先講求大一統。天下統一,這離不開戰爭!兵書對於你來說大有裨益!回去認真研究,個中微妙可保你百戰百勝。也算是老朽為宣揚儒道作出的一點綿薄之力吧!”送上兵書,老者飄飄然離開竹林。

“請問老人家尊姓大名!”諸葛迷依依不舍地念道。

“在下司馬徽,道號水鏡先生!天道常變易,運數杳難尋。成敗在人謀,一諾竭忠悃。丈夫在世當有為,為民播政太平春。儒道崩弛,群賢來扶!年青人努力吧!”老者的背影漸漸消失,最後那句激勵的話在耳邊蕩漾。

諸葛迷收拾好書信和兵法,掉轉馬頭朝成都方向走去。

迎麵撞見蔣琬:“諸葛先生哪裏去?”

“心情不好,出來遛馬!”諸葛迷輕描淡寫,仿佛不是離開成都,隻是閑暇遊樂。

蔣琬笑了笑,說道:“先生跟我回丞相府吧。”看到蔣琬誠摯的邀請,諸葛迷感動得熱淚盈眶。他不知道這份感動究竟是因為水鏡先生的話還是蔣琬的熱忱。

“孔惑正想負荊請罪哩!”諸葛迷謙虛道。他聽了水鏡先生一番勸說,打消了離開蜀漢的念頭。如今的他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在成都幹出一番豐功偉業。

建興二年春正月。諸葛迷入丞相府,任職府令史,從最小的品級當差。對於六舍學子上書征討南中之事,諸葛迷又將功補過,出言勸說。諸葛迷引用孔子《論語》的三年守喪,主張陛下重視孝道,須待建興三年後方可開始商議出兵。這大大符合朝廷暫不出兵南中的方針,孝道思想得到推廣。三年守孝的主張不僅使劉禪獲得儒生們的好評,同時也漸漸平息學子的情緒。楊洪嚴查,逮捕幕後煽動鬧事者,以敵國奸細的名義處斬。平息學子鬧事,成都的學風又趨於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