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織結構設計要素
管理者在進行組織結構設計時,必須正確考慮6個關鍵因素:工作專業化、部門化、命令鏈、控製跨度、集權與分權、正規化。
303工作專業化
工作專門化的實質是:一個人不是完成一項工作的全部,解成若幹步驟,每一步驟由一個人獨立去做。就其實質來講,工作活動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活動。
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最有效地利用員工技能的方式。在大多數組織中,有些工作需要技能很高的員工來完成,有些則不經過訓練就可以做好。如果所有的員工都參與組織製造過程的每一個步驟,那麼,就要求所有的人不僅具備完成最複雜的任務所需要的技能,而且具備完成最簡單的任務所需要的技能。結果,除了從事需要較高的技能或較複雜的任務以外,員工有部分時間花費在完成低技能的工作上。由於高技能員工的報酬比低技能的員工高,而工資一般是反映一個人最高的技能水平的,因此,付給高技能員工高薪,卻讓他們做簡單的工作,這無疑是對組織資源的浪費。
通過實行工作專門化,管理層還尋求提高組織在其他方麵的運行效率。通過重覆性的工作,員工的技能會有所提高,在改變工作任務或在工作過程中安裝、拆卸工具及設備所用的時間會減少。同樣重要的是,從組織角度來看,實行工作專門化,有利於提高組織的培訓效率。挑選並訓練從事具體的、重覆性工作的員工比較容易,成本也較低。對於高度精細和複雜的操作工作尤其是這樣。例如,如果讓一個員工去生產一整架飛機,波音公司一年能造出一架大型波音客機嗎?最後,通過鼓勵專門領域中進行發明創造,改進機器,工作專門化有助於提高效率和生產率。
304.部門化
部門化,就是將工作和人員組編成可管理的單位,創設可管理的單位的過程,通常是建立組織結構的第一步。一個人如果能具備必要的技能、知識與時間,他就能完成一個公司中的所有工作,這不難想象。
例如,一個小吃攤是一個說明一個公司的各種職能都由一個人管理的例子。當他的營業興旺了,攤主就感到沒有足夠時間來既製作食品又做服務顧客的工作。這樣,作為組織工作的第一步,工作將被分成若幹一個人能夠完成的單位。可能將雇聘一個能夠勝任有關製作食品的一切職能的廚師,攤主自己保留服務顧客和管理企業的有關職能;當這個攤主的營業再進一步地發展,成為一個能接納一百個顧客的飯店,廚師的工作就要進一步細分。廚師長主管製備食品和負責完成廚房內的所有工作。廚師長監督幾個助手,每個助手都隻有製作某種食品的技能。餐廳裏有一個監督員,指揮男女侍者服務,店主本人則從事管理的職能,協調所有人員的工作。如果發展成聯營飯店,那麼每一個飯店就是一個可管理的單位。所以,部門化會出現在組織的所有各個層次。
部門化的根本目的在於分工,通過部門化過程而設立的許多單位,聯合成組織的總體結構,在本質上是以工作為中心的。決定部門化的最普遍的基礎是職能、產品、顧客、地區、過程和序列。這些基礎也就成為劃分部門的一般依據。
305.命令鏈
命令鏈(chainofcommand)是一種不間斷的權力路線,從組織最高層擴展到最基層,澄清誰向誰報告工作。它能夠回答員工提出的這種問題:“我有問題時,去找誰?”“我對誰負責?”
在討論命令鏈之前,應先討論兩個輔助性概念:權威和命令統一性。權威(authority)是指管理職位所固有的發布命令並期望命令被執行的權力。為了促進協作,每個管理職位在命令鏈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位管理者為完成自己的職責任務,都要被授予一定的權威。命令統一性(unityofcommand)原則有助於保持權威鏈條的連續性。它意味著,一個人應該對一個主管,且隻對一個主管直接負責。如果命令鏈的統一性遭到破壞,一個下屬可能就不得不窮於應付多個主管不同命令之間的衝突或優先次序的選擇。
時代在變化,組織設計的基本原則也在變化。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和給下屬充分授權的潮流的衝擊,現在,命令鏈、權威、命令統一性等概念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
特別是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日益使組織中任何位置的員工都能同任何人進行交流,而不需通過正式渠道。而且,權威的概念和命令鏈的維持越來越無關緊要,因為過去隻能由管理層作出的決策現在已授權給操作員工自己作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