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應酬與人脈:在酒桌上把生意搞定(1 / 3)

一.酒場即是生意場

563.在酒場上更易結交朋友

酒場是生意人把客戶變成朋友的重要場所。

俗話說“無酒不成宴”,對於生意人來說,交際應酬自然少不了飯局和酒場。許多人都是在酒桌上交成朋友的,在宴會上,兩個人坐在一起,酒杯一碰,仰脖兒把酒喝下去,陌生人就可能成為好朋友。

好酒的生意人很容易在酒桌上交到朋友,他們碰在一起總是容易惺惺相惜,幾杯酒下肚後,便會說的相見恨晚,覺得與對方特投緣,朋友就這樣產生了。

有道是“無宴不言商”,許多生意在酒桌上的成功率要遠遠高與在辦公室。酒能夠給人壯膽,麻痹人的羞怯心理,酒桌上會大大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我們周圍也不乏原來滴酒不沾的人,在工作了10多年之後變成了杯中高手。如果在酒席上堅持不喝酒的人,則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甚至覺得你不真誠,虛偽,心眼太多,不可交。

談起喝酒,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過切身體會,並不是能喝和敢喝就能交上朋友。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奧妙”,有助於你交際成功。

564.請客吃飯要注意的原則

請客吃飯,要注意“行”“明”“便”“誠”五個字。

1.“行”即邀請的可行性

某人辦了一家餐館,開業剪彩,非要請某大型企業董事長親臨,來裝門麵,做宣傳,誰知久請不到,一拖再拖,最終也沒請來,白白浪費了時間。所以邀請要量力而行,既不強人所難,也不為所不能為。

2.“明”就是明確、明白

邀請前一定要明確宴會的時間、地點、活動內容、邀請對象等,以便心中有數,作好邀請。還需將上述事項向邀請對象傳達明白,以利其接受邀請,擔負相應的角色,準時赴約。

3.“便”就是盡可能地為邀請對象著想

王老板想請張教授幫他解決一個技術難題。張教授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原本打算拒絕,沒想到王老板竟派了專車接送,專人護理,使張教授很感動,改變了主意,這樣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利人利己。

4.“誠”就是真誠相約。

有人曾邀請幾位朋友到他家去做客,朋友信以為真,誰知他卻是虛意敷衍,讓朋友吃了閉門羹。他這種失禮行為,使朋友非常氣憤。事隔多年,提及此事,朋友仍然耿耿於懷。這麼邀請耍弄了別人,失去了朋友,豈不害人害己!

565.相互應酬要積極主動

想要拓展朋友網,積極地接受朋友的邀請是會有很多益處的。在宴請的酒席上,或許有機會見到對方的許多朋友,對方的朋友就很可能在喝酒的過程中成為自己的好朋友。

“怎麼樣,今晚去喝幾杯?”

當朋友打電話過來邀請時,即使你已喝得根本不想再喝了,也應該愉快地應邀。隻要沒特殊的情況,就應該回答對方:“沒問題,我一定去!”你的行動的快慢可以把自己的誠意傳達給朋友。

社交應酬的妙處並不在於它能一下子給你什麼東西,而是在於它總能夠給你提供更多的有利於工作事業的好機會。

當朋友邀請你去他家做客的時候,接受邀請的同時要問清對方什麼時候去合適,然後按時赴約。當朋友對你說:“這幾天來家裏玩吧,請你吃飯,怎麼樣?”你應該確定一下時間:“下周日去打擾如何合適嗎?”然後在約定的這天去拜訪並表現出由衷的高興,那麼對方一定會感到你是從心底裏信任他的。其實社交成功與否往往在你的一念之間,懂得了應邀的奧妙,你和朋友的關係就會非常順利地向前發展,甚至成為一生中難得的知心朋友。

另外,在朋友請客後,你理所應當地要說一聲:“謝謝您的款待!”這是很有必要的。

有時候你也應該自己掏錢請他們的客,這時你應該懷有這麼一種心情:就算費點錢,但能夠聽到他們寶貴的經驗之談,也是值得的。

無論哪一種交際,相互邀請是一項基本原則,但如果不分時間、場合,隻知道應邀喝酒的話,那麼這種人的品行就顯得太低劣了。時刻牢記這一點:為了加深交際,要心甘情願地掏自己的腰包。

566.選擇合適的請客對象

確定邀請對象是邀請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而邀請對象的選擇,必須根據交際的目的而定。就一般的情況而言,下棋應請棋友,跳舞要請舞友,打球當請球友,喬遷、喜喪則請親朋故舊;開業剪彩就該請有利於工作展開、業務往來,便於協調社區關係及從事新聞傳播方麵的客人……

邀請的對象自然是能給你帶來幫助的人,但有時也需要一些其他朋友作陪。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應當精心安排,選擇邀請對象,根據交際的性質、需要、及宴會規模的大小等,遵循先主要後次要、先親近後疏遠的原則,來劃定邀請範圍,依次確定邀請名單。

此外,還要適當考慮邀請對象的學識、年齡、地位、性格的差異和他們相互間的關係等,以防邀非其人,破壞邀請對象間的關係和諧,給你的交際帶來不必要的不便和麻煩。

567.選擇恰當的請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