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誌把銀行卡交給師傅,並說明自己不想在用店裏的錢和吳少去玩。就是實在推辭不過,那就自己花錢。
劉阿姨也看出來了,吳少是真的和李誌對撇子,也就不再客氣。“小誌,以後吳鑫再找你出去,你就去吧。店裏除了早上和晚上,也沒什麼離不開你。”
張怡剛走,要回來估計還要等會。李誌對師傅剛才說的原石造假的事情頗感興趣,便纏著師傅在為自己講講。
劉阿姨見李誌真的好學,也不推辭,繼續為李誌講原石造假的事。“原石造假,除了開窗一條途徑,還有很多。我就講講我見過的吧。”
李誌兩手托著下巴,一臉好奇的等待著師傅說自己的經曆。
“有一年我和你李叔去雲南收購老坑的石頭,真的見過足以亂真的假原石。”師傅把眼前的亂發別到耳朵上,回憶在雲南差點被騙的經過。
劉阿姨和張叔去收石頭的時候,見過很多的被人動過手腳的石頭。劉阿姨雖然靠著自己對寶石鑒別的真功夫避免了被騙,但是也是回來後才想明白事情的真像。原石的作假,大致可分為:作假色、作假皮、偽造假象三種。
假色:這類的染色方法主要有鍍色、熗色或火燒,在鑒定中很多地方與飾品的鑒定一樣,但是在有些跡象方麵是飾品沒有的,如原石中存在的綠色是由表麵向裏浸入。
綠色的色調不協調自然,有一種不藍不黃,而且表層處可看到一些大小不等的燒灼點,這些燒灼點的產生是由於受到酸、堿的腐蝕而造成的。所以在鑒定時隻要認真觀察就可很容易發現那些作假跡象。
假皮:翡翠原石做假皮的原因很多,欺騙性也較大,其作假的原因無非是將質地不好的原石,通過非正常手段包裝,牟取暴利。
而做假的手法是把一些翡翠皮殼的風化層粉碎後,將一些石英沙類,用膠將其粘到翡翠原石的表麵。因此,質軟、有膠性,沒有細晶粒自然排列的表現,表皮有沙粒脫落,這是假皮類的最大特點。
這兩種方法很常用,也容易鑒別。但是還有更加隱蔽的造假手法,不再受石頭本身的限製,那就是整塊原石造假。
整塊的原石作假,也是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一種作假手段。無非就是這幾年人們的生活水品有了提高,手中有了閑錢,做著一夜暴富的黃粱大夢,加入到賭石行列中的新人。
這些人初涉珠寶玉石行列,麵對著琳琅滿目的石頭,看著一些人從石頭中開出璞玉,轉手便是十幾萬上百萬的賺錢,便失去冷靜,匆匆出手。
這就為假原石提供了足夠的市場,殊不知賭石行當裏有句老話說的好。“一刀窮,一刀富,一刀穿麻布;瘋子買,瘋子賣,還有瘋子在等待。”這句話就很好的闡釋了賭石行當裏的高風險和高利潤。
而造假的原石,大部分都流入到這些人的手裏。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人沒有經驗,一味的追求利潤。
一些黑心的商人,把毫無價值的石頭粉碎後,加入一定的鉛粉,把石頭的重量做成和老坑石頭密度差不多,在加入一些水頭不足的翡翠粉末和染料,做成不規則的石心,然後再在外麵包上老坑取來的沙粒,做成足可亂真的老坑原石出售。
這樣的石頭當然騙不過行內的老手,因為石頭畢竟是人工製造的東西,總有一些痕跡可尋。比如石頭表麵粘附的沙粒,在用手撫摸的時候會有脫落,表麵的紋路,也能看出人工打磨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