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畢業季(9)(3 / 3)

"你說的共事一主的話,我可還記得!"龐統嘀咕道,頭一歪,又睡過去了,也不知剛才是清醒的表達,還是夢話。

忽然就想哭了。

同學少年,輕狂歲月,怎麼就迅速凋零了。

尾聲

崔州平離開荊州時,同學沒有一個去送他,是他沒讓,他怕分別時難過,要走就走得灑脫點兒,幹幹脆脆。

臨走,他向眾同學許諾,他會常常來信,不過三五年,他一準兒回來,到時候大家依舊在一處八卦,那時我一定是很有範兒的編劇,請你們去全漢朝最好的劇院看我編的話劇。

可崔州平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

崔州平離開的一個月後,石韜孟建也北上了。

石韜孟建終其一生也沒再回荊州,幾年後徐庶被迫北上,才見到當年的同學,那時世事滄桑,彼此唏噓。

遠在江東的孫尚香很久後才知道襄陽的朋友散夥了,她為此哭了一場,說都怪孫權關她禁閉,害她不能和朋友作別。自從她從荊州回到江東後,孫權再讓她相親,她都以死相逼,孫權看她尋死的決心很強,漸漸的也不敢逼得太緊了。

不用相親,孫尚香也不見得有多快樂,每日隻是抱著錢袋發呆,底下人悄悄議論,小姐難不成打算和那破錢袋過一輩子,孫尚香聽見傳言,她笑了一下,她說,這樣也未嚐不好。

畢業兩年後,諸葛亮和黃櫻結婚了。

婚禮相當簡單,賓客無非三五親朋,徐庶龐統馬良馬謖都到場了,眾人說起諸葛亮眷侶成雙,可同學少年卻成過往,不禁感傷。

諸葛亮繼續研究雜交水稻,黃櫻的望遠鏡造好了,他又多了一項愛好,就是看星星。

徐庶有時也來草廬和諸葛亮一起看星星,來也不白來,還帶上他娘做的吃食,時不時邀請諸葛亮夫婦去他家裏坐坐。

兩人聊天時,常會提起離開的同學,徐庶便說,我們要做一輩子在一起的朋友,別跟翠翠老孟老石一樣,中道分離。

諸葛亮說,好啊,我很樂意。

後來諸葛亮知道了,一輩子在一起的朋友,像一個奢侈的夢,這世上有很多破壞相守的障礙,因為不得不執著的無奈,因為不可抗的災難,或者因為死亡,都能成為分離的借口。

那些同學都不見了,那些記憶都失落了,那些故事都漫漶了,那些時光都過去了。

年少輕狂,幸福時光,真好。

也許該說一說他們的結局:

孟建:北方戰亂平息後,返回北方,後為魏國涼州刺史

石韜:後在魏國為官。

徐庶:他在同學中第一個選中劉備,向劉備舉薦諸葛亮,當陽之難因母親被俘,被迫北上,後為魏國禦史中丞。

崔州平:結局不明。

馬良:與諸葛亮共事劉備,隨劉備東征,死於夷陵之戰。

龐統:與諸葛亮共事劉備,隨劉備西征,死於雒城。

馬謖:與諸葛亮共事劉備,因街亭一役,違諸葛亮軍令,受刑而死。

諸葛亮:承劉備三顧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後來的某個日子,徐小飯翻出了父親徐庶的舊物,畢業證上襄陽男子職業技術學院那一行字,像陳舊的淚痕,積著時間厚厚的灰,抹也抹不幹淨。

徐小飯拾略了父親的記憶,他沒有把這個發現告訴父親,仍然把記憶封存起來,他想,那該是屬於父親的秘密,他要留在自己的世界裏,自己重溫,自己回味。

徐小飯大學畢業那年,徐庶在洛陽病逝,臨終前,他對徐小飯說,床底有一口箱子,我要帶走。

徐小飯笑了一下,而後淚便流下來,他說,我知道。

徐庶當年北上前夕,很丟臉地哭了整整一個晚上,早上紅著眼睛去見諸葛亮,諸葛亮對他咆哮:你丫滾!

徐庶後來回憶,諸葛亮一直用羽扇擋住臉,壓根看不見他的臉,據他說是牙痛。徐庶想和他道離別之情,諸葛亮卻隻是說,你滾吧滾吧滾吧!

於是,徐庶這一滾,再沒回去了。

徐小飯問,你後悔了麼?

徐庶沉默很久,後悔沒用,而且我沒有選擇。

那一年,諸葛亮兵出隴右,收到了涼州刺史孟建寄給他的書信,順帶附送徐庶臨終寫給諸葛亮的信,信裏有這樣一句話:

我去找龐統小馬兒小小馬了。

人們紛說,諸葛亮讀信的刹那,忽然就落淚了。

三年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

往事已是塵埃落定,同學少年,終於逐水飄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