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危險重重 第294章 局定(1 / 2)

又過了五載。

陳子歌在沈禮的陪同下來到了鳳凰居,坐在靠窗的廂房裏看著樓下的情況。

百姓的臉上的臉上都掛著滿意的笑容,商販也都盡心盡力的吆喝著,偶有乞兒經過良善之人也都會贈之一二銅板。

“這樣的平和真好。”陳子歌收回了視線,頗有感悟的說道。

沈禮低頭一笑,道,“有句話叫敗絮其中,既敗絮已剔除,剩下的也勉強能看。”

這五載沈禮和顧懷仁都耗費了極其打的心力,無論是在開科取士的完善上還是在稅製的改善上都經過反複推演,雖未曾做到麵麵俱到,可卻也顧全了大局。

先前實行的稅製采取的是人頭製,雖有陳子歌開荒墾地的命令,可仍舊有不少百姓會在冬季挨餓,這都是因為稅製的不完善。

經過劉洋以及宋齊的明察暗訪,也發現了問題的所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而後輩都在依此嚴格的執行,可無論是靠山還是靠水都需要勞動力去完成,而一家的勞動力隻有那麼幾個,剩下的就全部都是老弱婦孺,一旦勞動力遇害那家庭的重擔便全部落在了這些老弱婦孺上。

而根據 劉洋的統計,這樣的村子還不少,而這些村子裏被餓死的人也是最多的。

經過劉洋的稟報, 顧懷仁和陳敦都一致決定要就這個情況對稅製改變一二,無論有無勞動力都按照其擁有的地來上繳賦稅,這樣一來避免了每年百姓被凍死數量的遞增。

而就地方官會故意抬高稅製這一情況劉洋和宋齊也拿出了明確的主意,那就是將稅製都公開化, 讓每個村子每戶人家都知曉該如何上繳賦稅 ,這樣也避免了每年一些百姓到衙門叫冤,說地方官提高了稅製的情況。

地方縣令也因為有巡撫的存在變得收斂了不少,尤其是地方的豪強,都收斂了一二,這都歸於殺雞儆猴的功勞。

“陛下已是舞象之年,你可已準備好?”沈禮將斟好的茶放在了陳子歌的身前,低聲問道。

陳子歌一愣,遂又想到了什麼, 抿唇搖了搖頭,看著沈禮,“這該我要問你才是,沈府的事可都安排好了?”

沈禮輕抿了一口茶,道,“沈府沒有我也倒不下,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的責任已經完成了。”眼裏多了一抹深沉。

沈家的產業在這幾載裏沒有止步不前,反而還開展了一些新的產業,也讓沈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商業巨頭。

對此,王謝兩家倒是也沒發表出什麼意見,好像已經默認了現在的局勢,隻是都安心的做好自家產業。

其實稅製的變更也為士族減少了一些負擔,士族的地雖多,但所養的人也不少,一旦士族要按照規定賦稅,那新的稅製會給士族節省一部分糧食,但也僅是一部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