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深入山區(下)(2 / 2)

這不是惡性循環是什麼?巫自強想著想著後脊梁就開始冒冷汗,同時也感到自己的力量實在是太渺小、太微弱了。所以,巫自強在與張海濤,吳玥一起吃晚飯的時候提出了這樣一個建議:“明天我想去黃山村一趟,再去問一問當地的村民對希望工程是怎麼看的,對知識改變命運是怎麼看的,我覺得,隻有了解了村民們的真實想法,才能最根本的解決問題,希望工程不應該隻是捐款捐物,而是應該捐思想。”

“捐思想?”張海濤與吳玥對這個名字很詫異,一齊問道。

巫自強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很凝重地說道:“這個問題我也是剛剛才想到的,當我想到之後我覺得非常可怕。”

“可怕?”夫妻倆又是異口同聲。

巫自強:“不知道你們想過沒有,據統計,有2.4億農民進城務工,而這2.4億人當中接受了完整的九年義務教育的又有多少人?真正靠技術、靠知識吃飯的人又有多少?這麼龐大的人群,無形中就是在影響著他們老家那些孩子們,在那些孩子們的眼裏,沒有文化一樣能夠賺到錢,進城務工就是了,隻要不缺胳膊斷腿,有的是活兒幹,再不濟留在家裏務農,反正餓不死。這種影響力是絕對不容忽視的,我們國人向來就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在生存問題得到解決的前提下,再願意去讀書的人就更少了。而不讀書隻能賺到辛苦錢,這樣就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現在房地產市場火爆,但總有一天要飽和吧?當房地產市場達到飽和的時候,農民進城務工必然受到很大影響,現在是2.4億,將來會是多少?隨著農業科學的不斷發展,進城務工人員的數量隻有不斷增加,那麼這些人又要去做什麼?沒有文化能做什麼?到那個時候,你們想想,難道不覺得可怕嗎?”

巫自強沒有把話說明,但他相信這兩個人肯定理解了自己的意思,當農民進城務工已經達到飽和之後,之前那些抱著不讀書也能吃飽肚子的孩子們也已經長大了,城市沒有崗位,回農村也沒有用武之地,眼看著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而自己連生存問題都得不到保障,這樣難道不是一個很大的社會隱患嗎?別看現在還有人提出民工荒,覺得民工不夠用,可隨著社會體製的越來越完善,結構越來越合理,各行各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高科技的不斷應用,連很多在職在崗的城市人都要失去崗位,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將何去何從?就算這些人個個奉公守法,可沒工作就沒飯吃,怎麼解決生存問題?我們社會的保障製度能麵臨如此嚴峻的考驗嗎?這些問題看似很遙遠,其實就在身邊,貧富差距的加大已經逐漸凸顯了社會治安的問題,所以,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提高國民整體素質。

“一定要扭轉那些認為讀書無用的家長還有孩子們的思想,要讓他們看到讀書帶給他們的希望,讓他們摒棄舊的思想,希望工程不單單是讓孩子們有學上,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穩定、健康地發展。所以,明天我無論如何要去一趟黃山村,你們倆誰去?”

吳玥是肯定會去的,順便再帶些書和文具什麼的給孩子們,孩子大老遠跑來參加自己的婚禮,今天早晨剛走,吳玥也想回去向孩子們的父母表示感謝,謝謝他們讓孩子來參加婚禮,帶給自己那麼大一個驚喜。

張海濤也決定歇業一天,他也是個熱血青年,隻覺得巫自強說了那麼多,心底升起了一股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同樣感到自己的力量是多麼的渺小,但是即便再小也想出一份力。

三人商量好第二天一早5點就出發,吃完飯一起去買些圖書和文具,明天帶上。買完文具三人又在茶社坐著說了好半天的話,直到十一點多才各自回家。

巫自強一進家門就鑽進衛生間洗澡,洗完澡上床把臉側向王妮,腫得那一麵壓在枕頭上,摟著王妮說了一會兒話,告訴她明天要去黃山村,早上5點就要出發。王妮問為什麼要去那兒,巫自強就把事情大概說了一遍,王妮覺得巫自強說的不錯,也挺支持,隻是叮囑他對自己的公司也要上上心,別為了公益事業讓自己餓肚子,達才能兼濟天下。

一夜無話,王妮4點鍾就醒了,她知道巫自強沒有自己叫他是不會起床的,又心疼巫自強的身體,所以生生熬了半個小時才叫醒巫自強,等巫自強起床洗漱好進臥室準備與王妮打個招呼吻別一下的時候,王妮已經睡著了。

迎著清晨的微風,巫自強開車去接張海濤夫妻倆,三人集合上車後,向著黃山村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