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普如獲至寶,因為他本就是官宦子弟,雖然之前的嬌慣之氣已經改變了很多,可畢竟還是有一股惰性,見五禽戲即可防病又可治病還能延年益壽,這可比辛辛苦苦學醫要來得輕鬆得多,從此,吳普為了偷懶,鑽研《五禽戲法》甚至比學醫還要著迷,華佗也拿他沒辦法,也就隻得任著吳普的性子去了。
可還真別說,吳普雖然在學醫上偷懶,可是對五禽戲卻是極為上心,非但將五禽戲練得爛熟於胸,甚至漸漸地自己有了一些啟發和收獲,居然在華佗的五禽戲基礎上改良起來,並向華佗請教自己的改良是否恰當。
華佗試了試果然比自己當初的那套更加有效,遂鼓勵吳普讓他繼續鑽研五禽戲法,爭取能將五禽戲的功效發揮到極致。
吳普聽到師父的讚賞更是心花怒放,對五禽戲的研究和改良越發上心起來,到最後甚至到了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和出恭之外,其餘時間都在對五禽戲做改良。漸漸地,吳普感覺五禽戲已經被自己改到了極致,每一種姿勢的功效都已經發揮到了最大,遂又向師父討教。
華佗再一試,欣喜道:“就以此法傳授於世,懸壺隻可濟一時一世,此法卻可傳千秋萬世。”足見華佗對吳普改進過的五禽戲是何等的滿意。
吳普此後就開始將五禽戲法傳與民間,習者眾多,並且效果顯著,五禽戲就在民間流傳開來。可是由於學的人太多,不可能每個人都由吳普親自教授,所以吳普改良後的五禽戲法還是無法流傳開去,大部分由人代授的老百姓差不多練的與華佗之前教給吳普的那套五禽戲差不多,而由吳普親自授課的那些人,幾乎人人都活到了100多歲。
張天平這套五禽,正是最最精確的當年吳普改良過的五禽戲。泥人張的創始人張明山出名後,上門求他捏像的絡繹不絕,這其中就有一位吳普的嫡孫——吳正德。
吳正德祖上傳下的五禽戲法正式由吳普改良過的,由於吳普當年知道自己改良過的五禽與華佗的五禽之間的區別,所以嚴令家人必須按照自己留下的功法練習,每一代的長輩都要嚴格督查晚輩,直到完全正確為止,所以吳家隻要沒有遭到天災人禍的,壽命最短的都在70以上,別小看著70歲,在中國的曆史當中,這絕對稱得上是長壽之家。
吳正德認識泥人張的時候正是他從知縣任上告老還鄉,也正是無聊之時,對泥人張的手藝很感興趣,就讓泥人張教他捏泥人,也時常請泥人張去他家裏吃飯,一來二去,二人倒成了忘年之交。
一日,吳正德對泥人張說:“我家有一套祖傳的拳法,練之可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不過必須嚴格按照我所教授之法練習,否則便流於末流之術了。”
泥人張見吳正德說的嚴肅,也感到這套拳法非同尋常,於是虛心學習,受益匪淺,熟記、熟練了之後,傳於自家後人,並嚴囑勿有偏差,吳普家的五禽傳到張天平這裏,也已經是第四代了,而張天平本身卻因為自幼習練,現在儼然已是一名可疑被稱之為高手的“武林名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