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豪賭明治天皇(2)(1 / 3)

經美野川這麼一點醒,小栗立即意識到的確對三井家逼得太緊了。禦用商人三井若真的破了產,那對幕府來說也絕不是什麼好事。

沉默半晌,小栗財長終於吐出了一個方案:“對三井家征收罰金18萬兩,允許分期繳納,其他金額予以免除。”

禦用罰金從100萬兩減到50萬兩,最後定為18萬兩,還允許分期繳納,這實在是此前誰也不敢預期的一個結果。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文盲男,居然就這樣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解下了懸在三井頭上的那把致命利劍。

美野川利八為三井家立了一大功。對素來求賢若渴的三井家來說,這樣的人才決不能白白放走,更何況此人跟小栗財長有這麼深的淵源,日後必有大用。

三井家給美野川特設了一個職位叫做“三井禦用所勤務”,這個職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政府公關。按照常規,三井家的雇員有非常嚴格的等級晉升製度,每個人都必須從最底層做起,就連族內的子弟也必須先從店內的幫工學徒做起,直到30歲後方可獨當一麵。從外麵招進一個人,一上來就坐上掌握實權的位子,這在三井家族的經營史上還是破天荒的頭一遭。為了感謝三井家的知遇之恩,美野川利八給自己取了一個新名字——三野村利左衛門。“三野村”是姓,其中的“三”是三井的三,“野”取自當年養活他的美野川家的姓,“村”則代表他的本姓木村。在這個自創的組合姓中,三井被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

在正式的三井禦用金減免文書上,作為總領家三井八郎右衛門的代簽字人,署上的姓名正是:“三野村利左衛門”。在如此重要的政府文書上,行使簽字權利的竟然不是三井家的族長,而是一個外姓人。這樣一個不經意的細節,暗示了三井家族發展軌跡的某種轉變。

時代在變,經營理念也要變。正是從三野村開始,三井開始了由外姓人掌權的時代。從此,三井的符號不再僅僅隻屬於三井的十一戶家族,而是同時屬於很多人,屬於很多有著商業大誌向的人。在充滿變數的政權更迭期,在關乎生死存亡的曆史抉擇前,這些外姓人挺身而出,為三井力挽狂瀾,並一步步將三井推向巔峰。

一盤很大的棋

一場生死危機,讓三井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幕府政權的頹勢。為了填補財政虧空,這個政權的統治者已經不按常理出牌了。

作為禦用商人,依附權力是基本的生存之道。但是,三井還不是德川幕府時代最最頂尖的禦用商人,實力較之鴻池和加島還差了一截。也正因為如此,三井家從19世紀初開始就已漸漸感到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這就為三井萌生異心埋下了伏筆,天價罰單事件不過是個導火索罷了。

在日本的國門被迫打開之初,仁人誌士們喊出的口號是“尊王攘夷”。但隨著局勢的變化,這一口號逐漸變成了“尊王倒幕”。幕府和朝廷之間成了相互對立的政治權力,幾百年來“幕府強、朝廷弱”的政治格局似有顛覆之勢。不過,主張武力倒幕的長州藩和薩摩藩究竟會把時局引向何處還很難說。

三井家在京都、大阪、江戶三地都開有多家分號。其中,京都和大阪是朝廷的地盤,江戶是幕府的地盤。倘若在形勢不明的情況下貿然表明政治立場,則很有可能傷及某一地的分號。三井家並不打算對幕府死忠到底,但是究竟要不要支持倒幕派,此時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在當時的富商中,有直接投身倒幕運動的,也有提供資金援助的,但絕大部分富商都采取了作壁上觀的態度。尤其是禦用商人,因為沒有人會願意主動放棄特權。

跟所有富商的立場不同的是,三井采取了一條“兩線作戰”的策略。即明裏還是幕府的禦用商人,上繳禦用金、為幕府做事一個不落,暗地裏同時與倒幕派保持接洽,采取必要的合作態度。在誰都不知道局勢會倒向哪一方的時候,最穩妥的策略就是“腳踏兩隻船”。所以,當薩摩藩的家老小鬆帶刀帶著一幫人登門求援時,三井高福來了一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當然,這一策略不是什麼人都能玩得轉的,若是一招不慎露了餡兒,結果可能就是兩頭落空。為此,三井家精心鋪設了一張巨大的情報網。

三井高福、高朗父子坐鎮京都大本營,負責打探勤王倒幕一方的動向。他們充分利用商人的身份,廣泛結交各類朋友。尤其是剛過而立之年的少主高朗,在人際交往方麵可謂八麵玲瓏,尤其善結一些才華橫溢的人士,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陸奧宗光。在陸奧宗光還是一介落魄書生的時候,高朗曾出資相助,甚至還一度偷偷留他住在府上。利用和陸奧宗光的這層關係,長州藩的很多事情也就大致逃不出高朗的耳目範圍了。

巨額罰單事件之後不久,小栗上野介被相繼任命為海軍奉行和陸軍奉行,集幕府軍事和財政大權於一身。而三野村與小栗私交甚篤,利用這層關係,三井獲得幕府一方的情報自然也不在話下。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