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愛和溺愛是兩件相反的事(2)(1 / 3)

您的孫女沒有任何“毛病”需要“克服”,您企圖改造一個2歲多的孩子,這個思路是不對的。思路錯了,任何“教育”和“引導”都不可能正確,或者說這件事解決了,另一件事又冒出來了。教育孩子正確的路徑是家裏的成年人要辨識、學習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這個建議對您極為重要,極為根本,希望您理解。

今天的信算是拋磚引玉,希望您及家人能在育兒問題上加強學習,統一認識。相信您可愛的孫女會在教育智慧的滋養下快樂地成長,並成長得優秀。

祝您全家幸福!

3、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嗎?

父母的“權威”不是靠立規矩、強迫孩子服從來確立的。那樣樹權威,本質是成人恃強淩弱、以大欺小,可能會獲得孩子表麵上的“順從”,卻會讓孩子在內心更鄙視你,甚至埋下仇恨和怨毒的種子。

尹老師:

我最近看了一本家庭教育的書,還是一個像您一樣的教育專家作序推薦的。雖然還沒看完,但是書上寫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已經讓我產生了很多疑問。比如書中提到的“父母要樹立必要的權威”,認為對孩子要“立規矩”,不能與孩子“抱平等理念”,等等,這些好像和您的觀念不太一樣。

孩子要尊敬父母,我是認同的,但我認為父母沒必要在孩子麵前樹立“權威”。可是周圍也有很多人在說,“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這對嗎?我有些迷茫了,懇請尹老師指點。謝謝!

尹建莉

你好:

很欣賞你的獨立思考精神,你沒有把書籍當作標準來不假思索地接納,沒有把“專家”當作權威去崇拜,而能夠對自己感覺有問題的觀點提出質疑,這真是令人讚賞。

每個人都需要這種思辨力與批判精神,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開卷有益”。現在很多家長對一些所謂的專家和書籍盲目膜拜,對一些錯誤的觀點不加辨別地接納和吸收,使自己走了很多彎路,甚至是誤入歧途。因為現在很多圖書是七拚八湊出來的,尤其家庭教育類圖書,由於沒有行業標準,市場又好,粗製濫造的東西就大量湧現,很多書隻是在賣一個書名,內容卻非常不堪。尤其有不少“專家”,知識結構單一,理論水平及實踐經驗都捉襟見肘,無法對某個問題融會貫通,卻急於拋出自己的觀點,於是靠製造偽概念來抓眼球。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某些高學曆的家長在育兒過程中犯的錯誤卻是非常低級。他們確實“學習”了,但吸納的卻是糟粕。比如紅極一時的“虎媽教育”,它以“耶魯教授”“哈佛大學”“中國傳統教育”等這樣一些精致的賣點來兜售最低劣的觀點,誘使很多家長施行嚴厲教育,這真是把人往溝裏帶。

所以識別出哪些書和觀點是有價值的,哪些是垃圾,也成為家長必修的基本功。這個鑒別能力不是簡單的文憑高低可以決定的,而需要智慧的頭腦。智慧沒有“畢業證”,卻比學曆證明更加能夠左右我們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智慧有高低,鋪就它的台階是真誠、善良、愛、學習,而不是名利、攀比、競爭、自以為是等這些東西。當然,還是要廣泛閱讀,畢竟大多數的圖書是好的。更重要的是,書讀得多了,你自然就有了鑒別力,知道哪本書值得反複讀,哪本書是垃圾。就像古玩市場上的行家必定是經過經年累月的實戰,才能練就一眼看過去就能鑒定真假的功力一樣。閱讀鑒別力也是個熟能生巧的過程,當你的鑒別力足夠成熟時,說明你已從書中獲得了許多的正麵滋養。

回到你的問題上,父母的“權威”不是靠立規矩、強迫孩子服從來確立的。那樣樹權威,本質是成人恃強淩弱、以大欺小,可能會獲得孩子表麵上的“順從”,卻會讓孩子在內心更鄙視你,甚至埋下仇恨和怨毒的種子。

你說得很對,真正的權威,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尊重孩子,給他與自己無異的自由。當孩子從父母這裏獲得充分的愛,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當他遇到問題時,總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幫助,他自然會對父母表達出依戀和信賴——父母的“權威”就這樣出現了。親子關係也可比作國王和民眾的關係。當國王視民眾是和自己一樣的人,知道自己隻是一個帶路者、協調者的角色,他就會真誠地尊重民眾,民眾在這個國度裏就是“公民”,這樣的國王內心是強大的,他通過魅力讓人崇拜;當國王視民眾為低他一等的凡人,而自己則全知全能得像神,把自己淩駕於民眾之上,他就會通過貶低民眾來刻意樹立權威,民眾在這樣的國度裏就是“賤民”,這樣的國王內心其實極度羸弱,他通過強權讓人害怕和屈服。當民眾不堪忍受的時候,這個國王的末日也就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