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對他管得挺嚴的,自從看了你的書後,對他的作業問題有所放鬆,甚至也學你的樣子幫他寫過幾次作業。但我孩子沒有像你女兒那樣自覺,反而表現出越來越依賴我,大部分都自己不想寫,那天因為磨蹭著不寫作業被我說了幾句,他居然賭氣說等他上中學後就要離家出走,就不用寫作業了。我不知以後該怎麼辦,他的作業肯定是越來越多,不管不行,管又不敢管。他現在就敢這樣說,以後真不知道敢做出什麼事呢!
其實我不要他將來考什麼名牌大學,掙多少錢,隻要他平安健康,做個平凡人就好。我想借這個機會和孩子好好談談,對他進行生命教育。現在的孩子們都很脆弱,經受不住一點點打擊,因為很小的事就出事。但生命教育到底如何做,怎麼才能讓孩子懂得珍惜生命呢?請您教教我怎麼說,怎麼跟孩子談心。
非常感謝您,急盼回信!
尹建莉
你好:
有人說,人生的不幸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童年本應該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但近年來,因為作業導致兒童自殺的事件發生過多起了,人們隻是習慣到當事人身上問責,或歸因到“生命教育的缺失”,很少有人想到繁重的作業現在已成為兒童安全的隱患。
害怕死是人的本能,“珍惜生命”其實不需要去教育。如果一個人沒有痛苦到極限、害怕到極限、絕望到極限,他是不會去自殺的,孩子更是這樣。孩子並非不知道死了就活不過來,他們自殺的動機和成年人是一樣的——當活著比死了更痛苦,他會選擇去死,以尋求解脫。
現在,學校和家庭幾乎是不假思索地把作業塞進學生的每一段時間裏。成人早上八點才上班,孩子六點就得起床;成人下班後可以休息,孩子不能;成人有雙休日,孩子沒有;成人有小長假、帶薪年假,孩子從來沒有——他們的寒暑假麵臨的是更多的學習內容。當整個人類社會都在追求舒適和閑暇,成人的假期越來越多時,我們的孩子,自由時間卻被剝奪得越來越少。最需要輕鬆玩耍的孩子們,“寫作業”從不打烊,放學後、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成年人恨不得把孩子三百六十五天都塞滿,甚至恨不得把學生的二十四小時也塞滿,有的學校居然變態到在中午給學生布置“午間作業”!現在最令人恐怖的是,“作業”已開始滲透進幼兒園。
孩子們因作業每天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家長在對孩子的作業管理中生氣,教師在繁重的作業批改中勞累……“作業之痛”已成為一種社會之痛,尤其是孩子們的最痛。一個孩子,在功課方麵沒有興趣,在成績上沒有光彩,原本已經很痛苦,如果外界再不斷施壓,有的孩子真的就可能在某一天再也無法忍受了。不是孩子脆弱得承受不起一次作業或一次批評,他隻是被逼到了邊緣,就像最後一根把駱駝壓死的稻草一樣。
你和孩子之所以為作業糾結,緣於你內心還有濃厚的“作業崇拜”情結。你隻有解開這個結,才能理解我對女兒學習管理的真諦,才能真正把我的方法用到你孩子身上,見到效果。
“作業崇拜”的形成,一方麵是成人的急功近利,另一方麵是思維慣性。在我們的概念中,但凡“上學”必定有“作業”,多年的習慣使我們從不質疑作業存在的合理性,就像從不懷疑一條褲子有兩條褲管一樣。盡管很多教師和家長自己在兒時也並不喜歡寫作業,成年後,卻有根深蒂固的“作業崇拜”情結,這種情結一代代傳遞,使每一茬討厭寫作業的孩子到自己當了父母,又去逼自己的孩子寫作業,惡性教育鏈條連綿不絕。
多寫作業就可以讓孩子學得更好,以為可以熟能生巧,這不過是一種簡單思維下的推斷,表麵上合乎邏輯,實際往往不成立。物極必反,太多的作業會造成孩子的壓力與厭煩,作用恰恰是反教育的。不理解“休息”的意義,其實也沒理解了什麼是教育。遊戲、生活和閱讀都是兒童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作業”如果對這些形成擠占,其實就是對兒童學習機會的剝奪。即使單純學習課本知識,也必須要有休息和娛樂,休息和娛樂不是浪費時間,是為了下一步學習積蓄更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