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並不是大富大貴的家庭,或許可以算得上小康,這也是我和她爸爸第一次出國,選擇去北歐四國是因為她爸爸多年來向往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之前帶她去我國的香港、澳門旅遊,有同事說:“這麼小的年齡,啥也記不住,那麼遠的地方等大些再說吧。”但又有同事說:“孩子雖然記不住,但是她能感受到。”正是後者的觀點觸動了我。她能感受到和父母一起旅行的快樂,積極地參與旅行計劃,身臨其境地體會那裏的風土人情,通過動作、眼神、笑容和當地小朋友交流。回國後,她時常站在地球儀前看,轉到瑞典、挪威等國的時候,她都異常興奮,斯德哥爾摩也常掛在嘴邊,我想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她從小見識了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人她覺得都離得很近,都不太陌生,去年的12月26日,悠悠知道這一天是音樂家貝多芬先生的生日,她興奮地提議要我代筆幫她寫一篇信,原文是這樣的——
親愛的貝多芬先生:
我非常喜歡您,今天是您245歲生日,我想給您寫封信。
我是上曉雯音樂電子琴課的時候知道您的,聽說您創作了上千首曲子,這些曲子真的太好聽了,尤其是我媽媽最愛聽的《致愛麗絲》,我現在學了一首您的曲子《歡樂頌》,我已經會彈了,我真為自己感到驕傲!
祝您健康、快樂地在天堂生活。我叫悠悠,一個可愛、活潑、努力學習音樂的小女生,今年6歲。
悠悠
2015年12月26日
這封信肯定是發不出去的,但是在小家夥的心裏,就是想對貝多芬說這些話,來表達她那時的想法,僅此而已。我感歎每個小孩都像天使一樣,他們的世界裏沒有什麼不可能。她總是有很多理想,最初想當一名麵包師,後來又想當消防員,再後來她想當國家主席,昨天,她說她想成為一名讓主席尊敬的人……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在她的小腦袋裏綻放,她盡情地享受著她的童年。
對女兒的教育,我們是在探索中前行著。感謝您的指引,像“考好了不獎勵”“小小獨行俠”“河流可以是粉色的”這些觀點,我已在踐行。每個嬰兒出生時都不會說話、不會數數、不會畫畫,他隻是用好奇的眼睛張望著這個世界。慢慢地,他們不再純淨如一張白紙,這張紙上呈現出來的或許是五彩繽紛,或許是雜亂無章,都呈現著家長的教育痕跡。這樣的繪畫無法修改,一次成型,不敢做錯。您的書正是一本引導無數家長從一名畫匠走向畫師、畫家的書籍,是我們年輕家長的福氣。
不知您能不能看到我和悠悠寫給您的這封信,不管看不看得到,我們都非常高興,因為我們終於向一個值得我們感謝的人表達了謝意。謝謝您!
一個來自山東煙台的讀者 邵博
2016年03月31日
尹建莉
你好,邵博;你好,悠悠:
讀到你們的信,非常高興!一個6歲的小女孩,能喜歡我的書,而且理解得這麼好,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雖然我的書在各種人群、各種年齡、各種文化程度中都有廣泛的讀者,這些年收到很多來信,但悠悠是我目前所知的最小的讀者。你們的來信就是回饋給我的最好的報答,我是如此幸福!
孩子真的是天使,他們降生在一個家庭,就是為了讓爸爸媽媽們去學習什麼才是“真正的愛”。人生的目標很多,“愛”是此生最高的功課。養育孩子的過程,父母的收獲一點都不亞於孩子的成長,你我都感覺到了。
你是個出色的媽媽,悠悠也是非常優秀的孩子,希望你們有機會就去影響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理解愛、學會愛,分享愛。世上別的東西可能越送越少,隻有愛和慈悲心越送越多。
你們的信除了帶給我感動,它更可以作為一個樣板讓別的家長體悟到教育之美。很多時候,教育不是一堆道理,隻是一種感覺,我相信很多年輕的家長會從你這封信中有所收獲。所以我打算隱去你們的真實信息,在新書上發表出來,讓更多的孩子和家長受益,希望你們能夠允許和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