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長“桃芳”原名張增樹,是江南省泰周市興化縣人。
眾所周知,華國曆史悠遠流長,曆代能人輩出,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有令本地人民自豪的曆史名人,其中有些地方,由於曆史記錄模糊的緣故,甚至還會為某一位曆史名人的歸屬權,而吵得不可開交。
興化縣雖然隻是一個地級市下麵的一個縣城,但也是有曆史名人的,其中最著名的,是《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以及揚州八怪之首,著名書畫家鄭板橋。當地政府有專門撥款,修繕,並建立這兩位曆史名人的故居,以及紀念館。
但對張增樹而言,對這兩位曆史名人並不太感冒。雖然時候春秋遊,學校經常會組織大家去這兩位名人故居參觀,但從內心而言,他對他們談不上多麼喜歡,或感到驕傲自豪。
因為他並不是興化縣縣城人,而是縣下麵的,一個叫做張合村的,普通鄉村出身的,農民家的孩子。
他從耳聞目染的,不是各種版本的《水滸傳》,也不是鄭板橋畫的那些蒼勁竹子,而是在房梁上垂下來的電燈泡的光芒下,煙灰火燎的磚石灶台旁,四角墊了瓦片的四方桌邊,坐在吱吱呀呀的長條凳上,聽爸爸,叔叔,伯伯們講的,二叔公張桃芳的英勇事跡。
那位新華國成立以來最優秀的狙擊手,持著一杆精校版莫辛納幹步槍,在上甘嶺的中,耗彈44發,斃敵14人的,真實的,傳奇故事。
這個故事父輩們一直會講,一起吃飯的時候會講,一起打牌的時候也會講,講的最多的,還是有客人來的時候,如果是外地來的陌生客人,那更是恨不得一講十七八遍。
那是張合村從建村以來最燦爛的名字,那也是建村以來最傳奇的故事,張增樹從聽到大,各種版本,各種改編,當然,這些改編都是往誇張的地方去的,張增樹甚至聽過二叔公一槍打死米國總統的版本,第一次聽到的時候,讓他這個全村第一學霸都忍不住笑出了聲來。
少年叛逆期的時候,張增樹有一段時間非常討厭父輩們的這種行為,在村子裏其他人又在向外鄉人講這個故事的時候,甚至感到非常的不好意思,感到非常羞愧。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曆的增加,他漸漸了理解了父輩們,村子裏其他人的這種行為。
他們普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文化水平極低,好些人甚至大字不識,他們的眼界很窄,窄到很可能就在這一村範圍之內,二叔公張桃芳對他們而言,可能就是僅次於太祖的,最偉大的人,在他們一次次不厭其煩的談論中,最終神化,化為了他們心靈的支柱,道德的標杆。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因為太窮,村子裏的教育條件並不好,除了張增樹等零星幾個聰明的能考上縣裏的中學,出人頭地外,大多數孩子都是學畢業的水平,隻是和其他一代代輸出青壯年勞動力的村子不同,張合村的孩子們,第一優先級永遠都是從軍,其中很多都成功成為了軍人,有的枕戈待旦,有的駐守邊疆。
甚至連成績最好,號稱“張合村文曲星”的張增樹也不例外,也偷偷的跑去參加了空軍的考試,想要加入二叔公曾經服役的華國空軍,做出一番頂立地的事業。隻是由於視力方麵的一些問題,落了榜,隻能勉為其難參加了高考,成為了金陵大學的一名普通死大學生,和一幫網癮患者整胡搞瞎搞,用電子海洛因麻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