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君的故事也許會給你一個啟發:你所要選擇的事業必須是你真正感興趣和喜愛的,隻有真正的興趣才能產生勇氣和強大的動力。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太多的人都在勉強自己。無論是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我們都無權浪費自己的生命。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對自己、對他人和對整個社會的最大的背棄。
最後希望你真正地開始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在進入下一節創業所要求的實際任務之前,一定要先使自己充分確定,你所要選擇的事業是有價值的,是適合你自己的。
3.人的需要即是商機
商業的本質在於交換,即互換有無。人們拿自己並不怎麼需要的東西去交換自己迫切需要的東西。這個過程中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人的需要是什麼,範圍有多大?第二個問題是如何使人們之間的交換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完成?其實,所有從事商業的人都在努力工作來解決這兩個問題。要解決第一個問題,就得研究什麼是人們真正的需要,究竟有多少人有這樣的需要,生產什麼樣的產品來滿足人們的需要。比如空調。在當代社會人們都渴望舒適的生活,但在夏天赤日炎炎,有的月份甚至高達四十度以上,人們迫切需要涼爽。滿足人們這種需要的方式有扇子、電扇、涼席;人們去遊泳、吃涼食;或者去山間水邊避暑。但這些方式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空調的問世,就直接滿足了人們的這一需要,幾乎所有的人都會選擇這一方式去解決酷熱的問題。這說明空調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使有消費能力的人去購買某一種品牌的產品了。第二個問題的本質是人們居住在不同的地方,空間的局限性和時間的有限性,使人們的交換不能順利進行,如何使最大多數的人以最有效的方式完成他們的交換就是商人所著力解決的問題。
問題就是以何種產品以何種方式最快最有效地滿足人們的需要。那麼,究竟人們的需要有多少呢?大致而言,人們的需要有七種,那就是衣、食、住、行、健康、娛樂和工作。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們的需要是分層次的,有最低層次生存的需要比如衣、食、住,還有比較高一點的層次如社會安全需要;被他人認同的需要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以及實現自我的需要。馬斯洛是從人的行為和動機這個角度來考查人們的需要層次的。創業者需要從商業的角度去考查人的需要。因為商業考慮的是滿足人的需要借以交換他們對某一商品的忠誠。
二、善於洞察:抓住商機就能贏得市場
在急劇變化的新世紀,商機就是市場釋放和擴展的前奏。商機代表著市場發展的水平、規模、質量和走向。因為如此,商機在握,豈有不能贏得市場的道理?!
1.抓住時機是取勝之本
西方商人特別強調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做生意。新加坡的“玻璃大王”陳家和在政府製定出“大新加坡計劃”時說:“我的機會來了!”他抓住大興建設之機從一無所有的學徒工成為巨富。
香港企業家鄭裕彤認為,憑著獨到的眼光,掌握有利時機,是發家致富的根本,他用不長的時間成為香港著名的富商。美國的基爾勃特是一個學者,他也抓住了有利時機在市場中獲得了勝利。荷蘭菲利浦公司的創始人安頓認為,有競爭力的企業家,除了要有組織能力和理財、會計、法律、科研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商人”的特性,並強調掌握時機經商是商人最重要的特性。日本的企業家們也都將“抓住機會”當作取勝之本。總之,許多世界性經濟強人都十分重視“時機”問題,小公司的經理們就更應如此。
2.善於捕捉有利商機
有人認為市場千變萬化,因而一些企業成功靠的隻是運氣,抓住了好的商業機會而已。其實,“機遇隻給那些有準備的人”。隻要你有足夠銳利的眼光和足夠的耐心和勇氣,並經過踏實的辛勤準備工作,就一定能捕捉到有利的商業機會。創業者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因為自己是在創業,是在創造新的事物,切不可存在任何僥幸之心。一夜暴富的故事在市場中是有的,但非常罕見,而且容易得來的財富也會很快像風一樣容易消逝。因而,創業者一定要把做企業當作自己一生的事業所在,不貪圖一時之快。實際上,真正的燉誌馱謨詵⑾忠桓?
好的商業機會,然後精心嗬護,將企業逐步做大,企業幾乎成了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部份。
創業者一定要明白:創業更多的是一種組織工作而不是發明創新。
作為創業者,不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標新立異之上,而是如何調配企業有限的資源,如何激勵企業員工,鍥而不舍地開發和實現其所選定的商業機會。創業者一定要把自己對商業機會的理解和信念轉化為企業員工和自己的合夥者的共識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