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牌產品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較高的附加值,象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迪斯尼商標價值高達上百億美元,便是明證;
(5)名牌產品有嚴格的企業質量管理、服務體係,有一係列市場化運行機製作基礎;
(6)名牌產品有國際型市場化、富有創業精神、聲譽卓著的企業領導人才作保證。
以上,我們隻是大略地列出了作為名牌所要達到的一些主要條件,從中不難看出要求之嚴格,也不難看出創名牌是一條艱難之路。
(二)實施名牌戰略勢在必行
在對品牌戰略與營銷技巧進行詳細分析、介紹之前,我們有必要對品牌一詞的外延與內涵作一精確的概括,因為對這一概念的任何不完全的解釋,都會使企業在實施自己的品牌戰略中留下後患。事實上,在現實中,企業家的品牌觀念確實存在某種認識上的缺陷,這一點可以在他們實施品牌戰略中的顧此失彼中發現。
我們認為,品牌的完整理解是:當一個名稱、短語、符號、圖案或者這些要素的綜合體被用來命名銷售者的產品或服務時,品牌就產生了。也就是說,品牌可以是一個名詞、一個術語,如香雪海電冰箱、熊貓電子、春蘭空調等名牌的命名;也可以是一種圖案設計,例如,日本的富士彩色膠卷的圖案設計,毋須任何注解性的言詞,人們一眼就能加以識別。作為綜合運用上述諸種標識的品牌,更是不勝枚舉。象太陽神飲品獨創設計的紅色圓形和黑色三角為基本定位的圖案與“太陽神”的命名;日本三菱公司的三個棱形幾何圖形的組合與“三菱”的命名等。品牌可以將該產品或勞務從其它產品或勞務中區別出來。品牌總是與識別聯係在一起的,作為企業識別理論與實踐的CIS,把品牌戰略作為自己的重中之重,道理也正在這裏。
品牌不同於招牌。招牌是指工廠、商店的名稱。一個企業或一個商號隻能有一個名稱,但一個企業卻可以經營多種品牌的產品。如著名的玉溪卷煙廠,除生產“紅塔山”這一著名品牌的卷煙之外,還生產紅梅等品牌。
產品之被命名、賦予特殊的標識,是為了讓消費者容易識別。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企業還必須對之進行廣泛的宣傳,介紹自己產品的性能和特點,使自己的品牌為公眾所熟悉,為消費者所認同。一種得到廣泛認同的品牌,就是名牌。眾所周知,名牌是一個全優的綜合概念,它要求在質量、款式、價格、服務、信譽和市場占有率方麵均有優異的表現。
名牌又標誌著一種超越了時空的品位和文化。它從物有所值的使用價值上升到了一種文化品位的擁有價值。作為企業文化的載體,名牌又成為輿論推崇的經濟文化相結合的最佳典範。
名牌是企業所擁有的一種巨大的無形資產,著名的世界名牌“萬寶路”香煙、“可口可樂”、“威士忌”、“IBM”等商標價值,據估算,都在200~300億美元。作為剛剛邁入市場經濟的中國,名牌戰略的實施雖然剛剛起步,但品牌的無形價值,也十分令人矚目。像“霞飛”這個品牌被評為中國的十大著名商標後,權威部門為其品牌值估價為6000萬元。地處中原腹地的鄭州的亞細亞商城,1992年,其品牌價值也已被評估為1200萬元。此後不久,就有人願出5000萬元買下亞細亞這一品牌。但是,品牌的主人似乎對巨款毫不動心。究其原因,人們不難了解,品牌是一種信譽,乃無價之寶,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最近,《中國名牌》評價中心的人士指出,在某名牌的商品與眾多的同類商品的市場競爭中,市場占有率是體現競爭優勝程度的一項比較指標,它是消費者用“錢”投票的結果,是商品質量性能、款式、價格、售後服務、廣告宣傳等多種因素均適合消費者的綜合反映。所以,我們說,一個品牌能否成為名牌,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商品自身。名牌的裁判,是市場、是大眾。隻有市場才是確立名牌的舞台,隻有消費者,才是裁判商品優劣的權威。所以,創名牌的關鍵要靠內功。
眾所周知,名牌是一個全優的綜合概念,它要求在質量、款式、價格、服務、信譽和市場占有率方麵均有優異的表現。名牌識別上的優勢是其取得市場強勢的基礎,並能轉化為營銷優勢,其價格定位,市場占有份額,都是一般品牌難以企及的。所以,我們認為,品牌戰略其實是名牌戰略。企業隻有下大力氣創造名牌,才能提升企業的形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並獲更多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