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造英雄。在知識經濟時代,首席執行官(CEO)們正在留下“羽扇綸巾”的儒帥形象。他們是時代的寵兒,因為他們順應了曆史的必然,譜寫了震撼人心的時代最強音。
必然性是通過無數的偶然性來展現的。首席執行官們憑借過人的膽識與超常的智慧,完成了一次次冒險,抓住了一次次機遇,從而完美地詮釋了成功者的人生哲學。
一、機遇是上帝的光環
上帝說過,“機會是魔鬼,它把住天堂的入口和地獄的大門。”機遇稍縱即逝,隻能在求索中發現;機遇求之不得,惟有在挑戰中尋覓。
喪失良機無異於坐而待斃,抓住機遇才會成功在握。21世紀,既蘊藏著極佳的機會,又伴隨著巨大的風險,CEO們勸誡企業家當隨機應變,擇機而動。因為機遇是上帝的光環,它隻授於那些敢於中流擊水的時代弄潮兒。
1.“牛郎星”透出一線機遇之光任何事務都是按照特定的規律發展的,但有時也會出現意外的偶然。
我們在研究借鑒成功的CEO經營智慧時,最好順道探討和深入研究一下這些CEO對“機會”的尋找。能尋找真正改變現狀的途徑,能創造全新業績的途徑,開發革命性的新程序。不論是被推選出來的或自發性的CEO,他們總是不停地在找機會,去做從來沒人做過的事。他們冒險尋求新境界的曆程--如何扭轉頹勢,另啟新局;如何讓未曾測試過的流程上線;如何讓企業起死回生。這引進產品或工作流程不隻獲得10%、25%,甚至50%的改善,而是數以倍計的進步。頂尖的CEO總是超群絕倫,勇於挑戰現狀,做一些前所未見的嚐試,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
任何事物的發生總會有先兆可尋。觀察征兆、留意趨勢、捕捉走向是企業經營走運的法寶之一。所謂擇機而動,即發現機遇,迅即行動,通過捕捉機遇到來的征兆,把握和充分利用機遇,進而取得成功。
擇機而動的關鍵是科學的推理和準確的判斷,這種推理和判斷是建立在對大量信息的分析和綜合基礎之上的。CEO認為企業家能否獨具慧眼,捕捉到有價值的機會因素,來源於決策者的靈感。經營離不開靈感,創新更是靈感的放大與實施。靈感一閃而來,機遇稍縱即逝,能夠抓住並立即行動,成功就有了基本的先決條件。
擇機而動不僅僅是CEO成功的專利。任何CEO隻要依據於大量信息的搜集、整理、綜合、判斷,隻要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博學的經營理念,就能做到擇機而動、隨機應變。擇機實屬難能可貴,擇機後而迅即行動更少有人做到,這中間就比較了經營者見識的博寡,能力的高下。擇機而動,決定於占有信息,科學預測,決定於企業家的知識麵及洞察細微的慧眼,決定於能夠預見事物發展方向,不為一時一物所擾的才能。
在美國,MBA(工商管理碩士)的畢業典禮上,老師們總忘不了最後一次語重心長地告誡躊躇滿誌的未來精英們:
“你們要時刻牢記:華爾街沒有免費午餐!”
其實,任何一個企業CEO,也都已經明白:市場競爭中,哪裏都沒有免費午餐。
午餐需要付錢。機遇的把握、財富的積累也是如此,沒有付出學費和代價同樣不可能得到。
現代社會,發展無限,商機無限。新經濟時代為無數企業帶來了勃勃生機,新生企業利用機會,搶占市場,老舊企業為獲生機,變革創新。
大企業、大集團,改造、重組、上市、兼並,如同千軍萬馬,聲勢浩大。小公司、小機構,兢兢業業、雄心勃勃,仿佛遊擊小隊,機動靈活、韌勁十足。
精兵強將,殘兵敗將,規模宏大的戰略決戰,措手不及的遭遇戰、肉搏戰,商場每天都在發生著不流血的“經濟戰”。
企業的生存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營環境,取決於社會氣候,取決於商機的把握。抓住機遇就是抓住了發展的脈搏,抓住機遇就是抓住了生存的契機,抓住機遇就是抓住了競爭的製高點,抓住機遇就是抓住了財富。
天才和機遇結合在一起,可以產生令全世界吃驚的一種圓定義。
比爾·蓋茨在哈佛求學期間,不是數學方麵最棒的學生,但是在計算機科學方麵,卻沒有任何人可以與他匹敵。他給教授們留下的深刻印象不是他的聰明才智,而是他的巨大精力。同時,在他還未成為CEO時,他就十分善於抓住機遇。一個教授說:“在計算機學科中成功的幾個人裏,有一個人,從他在台階上一露麵的那天起,你就知道他特別棒,他一定會成功,這個人就是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夜裏不玩撲克的時候,通常是在艾肯計算機中心工作,那是這些計算機被最大程度使用的時候。有時,精疲力盡的比爾·蓋茨會睡在計算機工作台上,他連回到自己宿舍的力氣都沒有了。有許多個早晨,比爾·蓋茨在工作台上睡得死死的。很多人看了比爾·蓋茨的樣子,都認為他不會有什麼出息,盡管他可能很聰明。因為他的樣子太髒了,有很多頭皮屑,且在桌子上睡覺。這種印象讓人覺得他不是一個科學家的苗子,而隻是一個計算機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