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零售管理概論 (1)
學習目標
知識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掌握
1.零售業的基本概念
2.零售的任務
3.零售的職能
4.零售的發展情況
5.零售發展的基本理論
技能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掌握
1.區分不同的零售業態
2.分析零售發展的總體趨勢
學習指導
1. 本章的主要內容包括零售的概念、零售的任務、零售的職能、零售的分類、零售的發展、零售的發展理論等。
2. 學習方法:掌握最基本的理論,結合案例理解概念,並進行知識延伸,進行討論活動等。
3. 建議學時:8學時
一 零售商業的基本概念
引導案例:
根據2009年“福布斯”全球500富豪排行榜,施至成名列第234名,不但是零售大王,更是菲律賓首富,許多人更將他的成功故事,與美國沃爾瑪百貨(Wal-Mart)創辦人Sam Walton相比。
施至成是福建晉江人,在12歲的時候隨著父母漂洋過海來到菲律賓,生活窮苦,以開設雜貨鋪維生。
他在1948年創立了自己的事業,也就是一家鞋鋪。每年都要飛往海外采購,在眼界擴大後,他決心擴大鞋鋪的規模,在1970年將事業擴張到超市經營,並在1985年擁有自己的百貨公司,從此一步一步踏上零售流通產業的道路。
至今該集團經營範圍已不限於購物中心,而是擴張到零售、觀光旅遊、娛樂、金融等產業,SM集團旗下的銀行Banco de Oro更是菲律賓第二大商業銀行。
而SM集團的名稱由來,其實是Shoe Mart(鞋鋪)的縮寫,該集團也被菲律賓當地的投資人稱為“鞋莊控股”。從一家小鞋鋪起家,目前施至成的SM集團已經是全球第三、亞洲最大的大型百貨商場開發營運集團,也是菲律賓市值第四大的上市公司,並且曾經多次被“時代”、“財富”、“亞洲商業周刊”等評選為“亞洲最佳管理公司”。
(資料來自台灣《工商時報》)
思考題:
1.除了SM集團,世界上還有哪些著名的零售企業?
2.我國著名的零售集團有哪些?
問題1:什麼是零售業?
零售(reTailing)由那些向消費者銷售用於個人、家庭或居住戶消費所需商品和服務的商務活動組成。它是分銷過程的最終環節。
“零售”一詞源自法語動詞“retailler”,意思是“切碎(cut up)”,是以一種基本的零售活動,即大批量買進並小批量賣出。製造商、批發商和其他組織為本組織使用或再銷售需要而進行的購買則不屬於零售業務。
零售業是將流通領域中生產企業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及相關配套服務,通過某種形式出售給消費者的一種商品銷售行業,在商品流通過程中零售行業處於終端環節。零售業是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運行狀況的晴雨表。國民經濟是否協調發展,社會與經濟結構是否合理,首先在流通領域,特別是在消費品市場上表現出來。
零售業沒有一個統一定義。目前比較主流的零售業定義分為兩種:
一、國內對於零售的定義
國內把零售定義為:“把商品或勞務直接出售給最終消費者的銷售活動。”零售的定義又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零售除了商品銷售之外,還包括飲食、服務、旅遊、酒店業;而在實際應用時通常零售采用更為狹義的概念,主要是指商品的流通、中轉和銷售。其特點是直接為消費者服務,向最終消費者出售商品,而不是轉售或再加工。
當然研究零售企業時,通常采用狹義概念,即將在商品流轉的範圍內、把處在流轉的最後一道環節、直接完成銷售給消費者這一行為的企業稱為零售企業。因為廣義概念中的零售企業各個部門已經逐步發展成為職能不同、經營特點差異很大、獨立性很強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