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零售商品的展示 (4)
在炎炎夏日,商店中播放涓涓流水和莽莽草原的悠揚樂曲,能使顧客在炎熱中感受到清新和舒適。又如,商店在大拍賣時,就可以播放一些節奏比較快的,旋律比較強勁的樂曲,使顧客產生不搶購不罷休的心理衝動。
四、氣味
如同音樂能使人精神放鬆一樣,宜人的氣味能給顧客帶來好的心情。有異味的賣場,使顧客不能久留,無味的賣場使顧客情緒疲軟。因此,氣味也是店內刺激中不可缺少的一味“添加劑”。
商店中的氣味大多與商品相關,氣味正常,往往會引起顧客購買這些商品。人們的嗅覺會對某些氣味作出反應,以致可以隻憑嗅覺就能嗅出某些商品的滋味。化妝品的香味,蛋糕食品的香味,糖果、巧克力的誘人味道都能對顧客產生積極的影響。例如巧克力、新鮮麵包、橘子、玉米花和咖啡等,這些氣味對增進人們的愉快心情是有幫助的。花店中的花香氣味,皮革店中的皮革氣味,茶葉店中的清香氣味等,均是與這些商品協調的,以達到促銷的目的。
許多顧客是從商店中散發的氣味來判斷其商品的質量狀況。比如在水果店中,水果的清香氣味,可使顧客認定水果是新鮮的;如果散發出“黴味”,就說明水果不新鮮或已開始黴爛變質。商品與其氣味的協調,對刺激顧客購買有積極的促銷作用。不良氣味會使人反感,有驅除顧客的副作用。令人不快的氣味,包括有黴味的地毯,吸紙煙的煙味,強烈的染料味,殘留的尚未完全熄滅的燃燒物的氣味,汽油、油漆和保管不善的清潔用品的氣味,洗手間的氣味等,這些味道不但刺鼻而且刺眼,會使顧客感到極不舒服,而不能久留。
活動:討論一下零售企業在春節、聖誕節時的氛圍製造有什麼不同?
四 零售商品的櫥窗展示
引導案例:
商場櫥窗漸成雞肋 滬百貨業欲振“明眸”
“放著可惜,花錢心疼”,作為商潮眼睛”的上海櫥窗廣告在經曆了上世紀90年代的輝煌之後,近年來漸漸退出商家角逐的舞台,為了改變目前的窘境,上海市有關部門正在研討應對方案。《每日經濟新聞》昨日從上海市經委獲悉,已經停辦2年的上海商業櫥窗設計大賽本月開始報名,評選工作將於下月開始。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意味著從政府層麵上開始重視櫥窗廣告在商業中的作用,而上海百貨商場的櫥窗廣告也將日趨國際化和成熟化。
商場櫥窗漸成“雞肋”
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南京路、淮海路、徐家彙等上海六個主要商圈路段的櫥窗總數隻有110個左右,其中室內櫥窗占55%,室外櫥窗占45%,戶外櫥窗數隻有上世紀80年代櫥窗總數的60%左右。而在城市邊緣區、郊縣,櫥窗數量更是逐級遞減。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商家更喜歡直接吆喝的方式,而不是用櫥窗做“無聲”的廣告,在寸土寸金的繁華路段上,甚至有商家破牆開店,沿街的櫥窗廣告位置上已經被不少專賣店直接開成了門麵。即使肯花大價錢做櫥窗廣告,商家們也更傾向於宣傳價格優惠和新裝上架,廣告設計簡單、內容單一已是不爭的事實。於是,商場舍不得花錢設計布置櫥窗,但又不能讓櫥窗空著,便湊合著布置,櫥窗在商場眼中漸成“雞肋”。
此外,滬上百貨業越來越傾向於收租金委托管理,對供應商來說,除繳納租金和扣點外,還要打折讓利,因此很少舍得花錢做櫥窗廣告。有調查表明,大中型城市的大中型商場,每塊櫥窗的年利用價值約為10萬元,每個商場平均有4-10個臨街櫥窗,則每家商場年櫥窗利用價值約為40萬-100萬元。目前上海上規模的百貨商場總數大概超過百家,以每家最少的40萬元年利用價值計算,每年商場櫥窗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可達4000萬元,這還不包括櫥窗所產生的潛在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