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詠麟,一個令人敬仰的名字,在香港樂壇中很少有人能與之相比。你知道嗎,除了樂壇,他還在影視、商業領域成為了典範。譚詠麟曾經說,做生意的眼光觸覺很重要,需要知道社會的發展動態。所以,他每天起床會用近一個半小時翻閱香港所有的報紙,又經常與公司年輕雇員交談,掌握香港社會流行事物,為的是時刻保持眼光和觸覺的靈敏性和前瞻性。
和善而樸實的韓偉作為民營企業韓偉集團的當家人,在2004年名列《福布斯》內地排行榜,早已是億萬富翁。2004年6月26日,大連韓偉集團與丹麥SANOVO公司共建5000噸蛋粉的項目正式簽約,預示著韓偉集團出產的蛋粉不久就會打入歐盟市場,成為亞洲最大的蛋粉加工企業。
從全國來看,當時國內飼養規模達到20萬隻的蛋雞場屈指可數,而韓偉卻一下子養了300萬隻,規模還在不斷地擴大,雞場也從大連建到了外地。
你能想到嗎?“中國雞王”韓偉是靠50隻雞起家的。1982年,廣大農村出現了發展副業、養殖業的熱潮。韓偉毅然向親友借貸3000元,購來50隻蛋雞,搞起了家庭養雞業,雞種是當時很流行的美國“羅斯”。韓偉看準了這個雞種的市場,決心傾注全力做這筆生意。為了養雞,他辭去了畜牧助理的公職。
三排雞舍,第一桶金
創業之初,韓偉僅有三排坐落在向陽山凹裏的雞舍。他的妻子許淑芬每天穿上雨靴,踩著雞糞打掃雞舍。韓偉則推著車上山拉給雞喝的水。到了星期天,夫婦倆就挑著雞蛋到鎮上去賣,這成了他們最初的財富。1984年,韓偉做了一個有魄力的決定——貸款15萬元擴大雞場規模。他成了全東北第一個“負債戶”,而正是在這些資金的幫助下,他很快就建成了大連市最大的養雞企業。韓偉集團在副食品供應緊張的情況下響應政府號召,為保持大連鮮蛋市場供求和價格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從此,韓偉集團名聲大振,成為年飼養蛋雞300萬隻、年產鮮蛋5800萬公斤的國內最大蛋雞生產龍頭企業。3.7萬戶農民在韓偉集團的帶動下發家致富。
韓偉對養雞情有獨鍾,直到現在都喜歡親自去雞舍看一看。在雞場周圍,隻要聞到氣味,他就會知道這個雞場裏的雞群是不是健康。
韓偉的成就離不開妻子許淑芬的幫助。當時就是不安於現狀的許淑芬與丈夫商量,拿出家裏所有的積蓄並向親友借貸買回50隻雞,成了“許淑芬養雞專業戶”,隨著養雞規模不斷擴大,韓偉幹脆辭職與她一起養,養雞場逐漸演變為後來的“韓偉集團”。
從養雞到海珍品育苗
養雞事業成就了“中國雞王”韓偉,1993年,許淑芬又打起了海水養殖的主意。這一次又是“婦唱夫隨”,韓偉集團斥資1億多元,建設了一座擁有1萬立方米育苗水體、世界最大規模的海珍品育苗和養殖企業——太平洋海珍品有限公司,由集團總經理許淑芬兼任公司董事長。
天有不測風雲。199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台風給韓偉集團帶來了一次沉重的打擊。為了解決鮑魚苗存活率低的難題,許淑芬把目光投向了高科技,請來了大連水產學院和青島海洋大學的專家和學生,讓他們把太平洋公司當作免費的實習基地。說是免費,公司得到的回報卻是國家863項目——世界最先進的鮑魚養殖三倍體技術就在這裏誕生了。困擾了人類多年的鮑魚養殖成活率低的難題終於得到了解決。許淑芬領導的企業創造了世界水產養殖的奇跡。如今,每到育苗季節,大批來自遼寧和山東沿海的養殖戶就會擁入太平洋公司,在這裏上演鮑魚苗種搶購風潮。
把生意做大的路,沒有止境。養雞成功,養鮑成功,許淑芬又有了更高的追求。她自己南下北上萬裏求索,最終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共同開發鮑魚的深加工技術,其創業之路越走越寬。
致富經
做生意離不開身邊人的支持,不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甚至是共同合作。同時,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賦予自己的產品在質量、數量、單價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