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時後,他回來了,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頹然地望著桌麵發呆。
這是GG平台一飛衝天後,經常出現在陳歐身上的場景。GG平台的快速成長,使得陳歐那點微薄的啟動資金明顯不夠用了,他們迫切需要投資。其實,當時GG平台並不是吸引不了讚助商,當時來自世界各地的讚助蜂擁而至——歐洲、中國、新加坡,各地的公司都表示對GG平台有“濃厚的興趣”,承諾的帶寬讚助從2M共享到150M獨享,承諾的服務器從P4到 Xeon、Opteron,選得陳歐他們眼花繚亂。但這些主動伸出橄欖枝的讚助商並不是陳歐他們眼中合格的合作夥伴,因為每一個提出讚助的夥伴都對GG平台垂涎三尺,他們拋出種種利益的同時,也明確地表示,他們的目的在於獲得GG平台的控製權。
陳歐心裏很清楚,他並不想失去對GG平台的控製權,因此他努力想要找一個符合他心目中條件的讚助商。他白天編程,晚上寫商業計劃書,給各種風險投資發商業計劃書,可惜大部分都沒有回音,好不容易有投資人願意見他們一麵,又總是無情地放他們鴿子。無數次從希望的雲端跌落至失望的穀底,陳歐的無助和焦慮逐漸放大。
陳歐一直堅信:“隻要有5000個用戶就有投資,我不相信投資人會看不上GG。”然而,當GG平台在線人數達到5000人後,陳歐他們依然沒有獲得風險投資,而很多產品很爛的對手紛紛拿到了好的投資。陳歐多番打聽才知曉投資人轉投對手團隊的原因,這個原因幾乎讓陳歐氣絕:對方的創始人團隊有MBA背景,投資人相信MBA,不相信陳歐他們這幫小破孩,並經常以“小孩”相稱表示對陳歐他們的不屑。這件事對陳歐刺激太大,從此之後,他最怕別人說他“小孩”就是那段時間的絕望給他的烙印。
這個結果既讓陳歐感到悲憤,也激發了他內心那股不服輸的勁兒。他想:“既然名校MBA好融資,那我就選一家最牛的學校讀MBA,這樣兩年我一邊讀書一邊接觸美國的投資人,就可以為GG融到更多的錢。”一番比較後,陳歐最終選擇了斯坦福商學院。確定目標後,陳歐連續幾個月開始挑燈夜戰GMAT,因為他白天的時間要用來看護GG平台。
皇天不負有心人,2007年年初,陳歐收到了斯坦福商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那一刻內心的酸楚湧上心頭,卻又一言難盡,陳歐隻能借著酒勁抱著劉輝號啕大哭。
為了讓GG平台在自己赴美報到前登上一個新台階,陳歐更加瘋狂地投入工作。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在2007年年初,GG戰隊係統發布,豐富了平台產品線,平台的同時在線人數也突破了1萬。用戶量的激增使得廣告讚助開始出現,收入也一直在增長。同時,融資難的問題也在慢慢解凍,GG成功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看到GG平台一天天發展起來,陳歐既感到欣慰,又覺得心煩意亂,因為他感覺好像斯坦福白考了,可以不用去了。但陳歐知道自己過不了父母的那一關,因為陳歐父母的思想非常傳統,希望他本科畢業後繼續深造而不是創業。陳歐在父母麵前不敢頂嘴,每次都應付了事,所幸父母都在國內,也奈何不了他。但一得知陳歐打算放棄去斯坦福繼續深造的機會,陳歐的父親就嚴厲地警告他:“你不讀書,我就和你斷絕父子關係。”
為了不與父親走到“斷絕父子關係”那一步,也為了給GG平台帶來更多更好的投資,陳歐心裏明白:斯坦福商學院他是非去不可的了。
不過,陳歐心裏真是放心不下GG平台的這群夥伴們,因為這些夥伴裏沒有一個有經營管理經驗,都還是一幫稚嫩的學生兵,他也沒法保證沒有他親自掌控的GG平台還能不能走得更遠。這時,他真心希望能有強援——一個職業經理人加盟,恰在此時,一個摩托羅拉人力資源出身的斯坦福MBA校友——Forrest出現在了陳歐的視線裏。
因為即將去斯坦福讀書,陳歐對同是斯坦福校友的Forrest很自然地產生了好感。Forrest看起來非常老實憨厚,總是一臉溫和寬厚的笑容,讓人很舒服,再加上他又有在摩托羅拉那樣的大型企業工作的背景,很快就贏得了陳歐的絕對信任。陳歐從自己90%的占股比例裏分文未取地自願讓出40%給Forrest,還答應了Forrest出任公司CEO的要求,自己主動退到董事長的位置。陳歐把事情想得很簡單:“他是斯坦福MBA畢業的,我當時對斯坦福、哈佛有一種對神一般的敬仰。他讓我做總裁,自己做CEO,說公司是總裁說了算。”可見,陳歐以為董事長才是公司的老大,這樣他就可以在美國遠程遙控Forrest這個CEO來管理公司事務,後來他才發現自己上了Forrest的當。
隨著前去斯坦福報到時間的臨近,陳歐又開始猶豫起來,他一方麵深知去斯坦福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未來可能會有非常大的收益,而且對一個24歲的年輕人來說,成為斯坦福最年輕的中國畢業生,聽起來就覺得自己特牛”;但另一方麵,他又覺得自己應該留下來管理公司,因為“自己20多歲做了公司,做得也不錯,發展速度也挺快的,而且也是一個高速成長黃金事業期”。隨著公司狀況的日益好轉,陳歐想留下來繼續創業的欲望越來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