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夢想,注定是孤獨的旅行(4)(1 / 2)

這一次創業,陳歐選擇的項目還是與遊戲有關——在社交遊戲中內置廣告。陳歐的這個創業項目既有廣告商,也有遊戲公司,還涉及遊戲玩家,是一個鏈條,是一個係統工程。之所以選擇這個項目,陳歐的想法很簡單:“當時有個東西在美國很火,就是網頁遊戲通過內置廣告獲利。比如你是遊戲用戶要買遊戲幣,以前是花錢去買,現在可以去注冊賬戶或者安裝軟件,我們會送你遊戲幣。”“中國遊戲消費者買方市場較北美而言更加成熟,玩家付費模式清晰……但是,中國目前還缺乏與之匹配的商業模式企業,相信目前市值20億美元的中國在線遊戲產業將大有可為。”

陳歐見的第一個投資人是徐小平,這也是他見的唯一一個投資人,因為徐小平雲裏霧裏地聽陳歐講了20分鍾後,就決定給他投資18萬元,占公司股份的10%。

於是,陳歐懷揣著徐小平投資的18萬美元,說服了誌同道合的斯坦福師弟戴雨森放棄學位回國,拉來了第一次創業的夥伴劉輝,在徐小平提供的那套租金低廉的房子裏,成立了Reemake遊戲廣告公司。“Reemake”,是重新再造、革命性突破的意思,陳歐用這個名字來代表公司銳意創新的決心。

可惜,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陳歐選擇的這種在國外十分成功(一年時間可做兩億美元)的遊戲內置廣告模式,在國內遭遇了嚴重的水土不服。公司一直沒有收入進賬,但是還在燒錢。幾個月的時間,公司賬麵上隻剩下30萬元人民幣了。當初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被現實潑了一桶冰水,剩下的是無助和焦慮。很快,公司的員工紛紛出走,原來的20多人最後隻剩下了4個人——陳歐、戴雨森、劉輝和一個負責行政的員工。那年冬天的一天夜裏,陳歐喝過酒,回想回國創業這幾個月來的遭遇,獨自躲起來,狠狠地哭了一場。

這時候,陳歐深刻地意識到:“外國的月亮不一定都是圓的,同樣的路在中國不一定走得通。”同時,陳歐更清楚地知道,他們必須做一件事情,讓公司能夠贏利,能活下去。

於是,陳歐和另外兩個聯合創始人整天窩在徐小平提供的那套房子裏思考出路,但當時的他們沒有勇氣完全放棄原有業務,怕完全停掉,風險太大,因此最終決定先投石問路,嚐試化妝品團購業務。剛好當時中國國內刮起了團購熱,陳歐他們的這次意外轉型大獲成功,因此陳歐關掉原來的網頁遊戲內置廣告業務,於2010年5月全力轉向化妝品電商業務。對於陳歐的這次轉型,徐小平十分欣喜,並追加了200萬元的投資,給予了陳歐更大的資金支持,也加快了陳歐邁向成功的腳步。

通過這次挫折,陳歐清醒地意識到:“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一個人,說實話你可以追逐你喜歡的東西,但你作為一個職業的、專業的創業者、CEO,當你需要養一個公司,你需要向你的團隊負責,你需要向你的投資人負責的時候,你一定要想清楚,你現在的興趣是否有可能做成10億美元的產業,是否有可能做大,這是很關鍵的。所以在必要的時候,人是需要向市場低頭的,我覺得這很關鍵。雖然很多大佬說你要堅持,一定要努力向夢想奮鬥,但我覺得以前楊明說的就很對,人堅持了是對成功的追求,而不是對某個項目的追求。”

“作為CEO,我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判斷興趣在哪裏,而是判斷機會在哪裏。一個合格的企業家,不但要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更得知道自己做的什麼事情是錯的。如果我當初堅持做遊戲廣告,一直打死不承認模式水土不服,最後那公司的結局就是再過幾個月燒錢燒死,那是一個失敗的故事。”

著名作家周國平曾在《碎句與短章》一書中說:“我相信,從理論上說,每一個人的稟賦和能力的基本性質是早已確定的,因此,在這個世界上必定有一種最適合他的事業,一個最適合他的領域。”用老子的話說:“不失其所者久。”意思就是無論偉人還是凡人,隻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並對自己喜歡的事物全力以赴,就能構造屬於自己的象牙塔。

在選錯職業的人當中,80%的人在事業上是失敗者。當今社會,人們自由選擇職業的空間越來越大,怎樣選擇適合發揮自己才幹的職業,對今後事業的成就至關重要。

如果我們能選準適合自己個性特點的工作或事業,我們將會樂在其中,成功便是一個快樂的過程。很多人在工作時感覺到痛苦,事實上就是一直在幹自己不願幹而又不得不幹的事。當然,我們並非完全鼓吹興趣主義,光憑興趣是無法完成一項事業的,因為任何一項事業總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當你意識到自己走錯了方向時,你應該果斷地掉頭!

做別的男人不好意思做的事反而是個機會

2010年3月,公司賬麵上隻剩下30萬元人民幣了,更可怕的是公司一直沒有收入進賬,而且還在不斷地燒錢。陳歐清楚地意識到,如果他們不換“跑道”,很快就會死在Reemake這條“跑道”上。而陳歐不想失敗,也沒法容忍失敗,因此他決定用最後剩下的這30萬“賭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