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國企業之怪狀(1)(1 / 3)

1、中箭落馬七道關

前幾年,我零零碎碎地看過一部叫《成長的煩惱》的電視劇,大概是由片名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成長中的企業的緣故,因而久久縈繞於懷。人從情竇初開到成家立業會碰到形形色色的煩惱,企業也是,尤其是症狀如萬科王石先生所講的那種新興企業:初期的規模很小;短期內急速膨脹;創業資金很少或白手起家;毛利率較高,找一個利潤空間比較大的行業鑽進去;初期的發展戰略不清晰;創業者沒受過現代企業管理的訓練(小平南巡講話後有所改觀);創業者在企業中享有絕對的權威,言出法隨。據我多年來的觀察與歸納,這類新興企業在邁向成熟規範的道路上大致要經曆目標關、投資關、管理關、元老關、接班人關、慣性關、社會關七道關卡,每一道關卡對他們都是生與死的考驗,血與火的洗禮。能連續闖過七道關卡,踏遍坎坷成大道者為數極少。大多數企業都是在一番左衝右突後中箭落馬於不同的關卡,被市場的洪流所淹沒,令人扼腕。為了給更多的後來者一個警示,提高其免疫力,我謹將波詭雲譎,險象環生的七道關卡凸現於此,廣而告之。

先看目標關。新興企業在獲得最初的快速發展後,成就感、自信心大增,並很快演變為自大自負。口袋裏有了幾個錢,不知道是做官好還是騎馬好,今天目標1個億,明天10億,後天100個億,人生苦短,十年八年太久,要隻爭朝夕,跑步進入世界五百強。與其說是定目標,倒不如說是自己跟自己擺擂台。根本不從實際出發,完全是想當然。自己有幾條槍幾匹馬還沒有搞清楚就信誓旦旦地要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胸中無數決心大。不願花精力去考慮所定目標的依據是否充分,來源於何處,可行性有多大?單憑著一股子熱情和簡單的推理。“既然過去幾年出現了連續的翻番,今後幾年幾十年一定會繼續翻下去,至於宏觀經濟周期和產品生命周期都無需擔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麼;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啊!”好像是波特教授說過,企業的失敗首先是戰略的失敗。如此缺少理性,草率從事的目標焉能不敗?焉能不輸在起跑線上?

當然,企業在製定目標上的失誤也不全在於自身,地方政府的誤導、高壓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麵。象地方政府與企業在增長指標上反來複去地討價還價的場麵並不鮮見。企業說到2004年我最多能搞到10個億,地方政府說你太保守了,以你的能力幹20個億沒問題;企業實在感到為難,政府也不肯罷休。企業胳膊擰不過大腿,隻好認了。

二看投資關。高不可攀的目標確定以後接下去就是不當投資,就是大興土木。不當投資的種類有:

1、道聽途說的投資。聽到第一個人講某某項目賺錢時不為所動;聽到第二個人講同一個項目賺錢時半信半疑;聽到第三個人再重複一遍時深信不疑。然後便急匆匆地上馬,生怕被別人撥了頭籌。類似的情況還表現在對報紙、信函廣告、電視廣告的鑒別上,凡是符合自己胃口的項目很容易偏聽偏信,利令智昏。

2、趨炎附勢的投資。哪個行業熱門,哪個項目風頭正勁就投向哪裏。不論自己有無優勢,該項目是否已經飽和。

3、自高自大的投資。對自己拳頭產品的成長力近乎迷信,盲目地追加投資擴大規模,遠居於市場的實際需求之上。

4、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投資。有家稍具規模的化妝品企業見到每年有上千萬的包裝箱、塑料品、印刷品業務被協作單位拿著覺得心疼,先後投資建起了自己的包裝廠、塑料廠、印刷廠,誰知還沒有等到收益已身不由己地掉進了資金周轉不靈的怪圈,嗚呼哀哉!

5、好高騖遠的投資。企業剛剛在行業中站穩腳跟,便不自量力欲引領潮流,引進最先進的技術設備,蓋起現代化的花園式的廠房,不隻是先人一步而是要先人三步、四步,結果先鋒元帥沒當成,反做了充當炮灰的馬前卒。

6、頭重腳輕的投資。海爾集團投資新項目時有個原則:先有市場,後有廠房。比如海爾滾筒洗衣機項目按最低經濟規模是40萬台,但考慮到市場有一個漸進的啟動過程,不可能一下子有40萬台的市場等著,所以改為10萬台。這樣一改投資減少,工期縮短,從破土動工到出產品不到12個月。可我們有些企業的投資行為恰好與之相反,先將大量投資用在廠房設備上,高標準嚴要求,連百年以後的發展都照顧到了。動輒搞什麼中國最大的生產基地,亞洲第一的生產基地。遺憾的是這些最大、第一的生產基地的竣工之日也是項目下馬之時。錢全部用在了前期的基建上,市場開發成了嗷嗷待斃的餓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