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接受谘詢的企業來講:
一、臨死抱佛腳、病急亂投醫。大多是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態向谘詢公司求助,希望谘詢公司為自己獻上能立竿見影的靈丹妙藥,救自己的企業於倒懸。不肯從長計議,從一點一滴做起;不願沉下身子夯實基礎,企圖用谘詢公司的錦囊妙計一舉成名,異想天開,白日做夢。
二、對谘詢公司提供的看不見的思想、觀念、方案、規劃等無形產品不肯付太多的錢,骨子裏頭總認為那是虛的、空的,不過是動動嘴、搖搖筆杆子而已。這類買賣不比機器、廠房、原輔材料那樣實在,靠得住。聽說出一個方案要上百萬的鈔票,頭馬上搖得象個撥浪鼓,不知道真正有用的方案背後谘詢公司要付出多大的辛勤勞動,要展開大量的調查,查閱一大批文獻,反複比較論證,決非一蹴而就之事。他們對無形產品的偏見逼迫谘詢公司隻好說假話,玩噱頭,才能過日子。
三、即使遇到貨真價實的谘詢公司也存在執行不力,三心二意,半途而廢的事。患病的企業在與谘詢公司洽談之初,一聽谘詢公司的分析覺得言之有理,茅塞頓開,相見恨晚,雙方很快進入如漆似膠的蜜月期;但隨著谘詢活動的深入和新鮮感的消失,相互關係慢慢的由濃變淡,尤其是在改進方案出台,需要老板本人做出行為方式的調整後,良藥苦口,加至企業內錯綜複雜的利益團體,出於保護自身既得利益的需要而進行的堅持不懈的挑撥離間,使老板轉而對谘詢公司態度冷淡,最終不歡而散。
四、不願承擔變革的成本和風險。任何變革都不可能無懈可擊和一帆風順,中間必然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有時甚至是暫時的倒退。企業要有充分的精神準備去承受變革的陣痛,為變革的成功付出一定的代價,變革才能進行到底。否則,隻會是虎頭蛇尾,功虧一簣。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非堅韌不拔,大智大慧者所能做到。
17、九死一生的企業空降兵
我為什麼要稱企業空降兵,而不提職業經理人?因為無論是社會的製度、信用環境,還是經理人自身的素質,目前輾轉於不同企業間的中國經理人,還遠遠談不上“職業”二字,我覺得還是冠以“空降兵”一詞較為適宜。雖然“空降兵”一詞也不能準確地加以形容。因為軍隊空降兵的目的是穩、準、狠地消滅敵人,而企業空降兵的目的卻是短、平、快地融入新的環境,駕奴新的環境,改變新的環境。但相比起來,兩者畢竟擁有更多的共同之處,象突然間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均負有重要而緊迫的使命,麵臨嚴峻的生存考驗、險象環生、不成功便成仁、首先需要學會生存等。
空降兵一詞固然貼切,但真正與輾轉型中國經理人的性質相近的還要數曆史上大名鼎鼎的諸葛亮。我本來的題目是“九死一生的企業諸葛亮”,後來想想未免有誇大其詞,故作驚人之嫌,隻好作罷,但細細回味之餘諸葛亮:
一、出山前,對劉家軍的內裏知之甚少。
二、劉家軍當時盡管有一定的實力,但前景莫測,危機四伏,依靠自身的經驗智慧無法擺脫困境,而對諸葛亮寄於莫大的希望。
三、劉備的三顧茅廬,降尊紆貴引來了以關、張為代表的元老們的忌恨。
四、無尺寸之功的諸葛亮一出現就身居要職,號令三軍,且待遇不菲,加劇了劉備故舊的不滿。
五、時間緊、使命重的諸多情況,無不和輾轉型中國經理人的景況如出一撤。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前者具有的有利因素後者沒有,不利因素卻一個都不少。
首先,諸葛亮的東家劉備雖不能一步三計但也算得上蓋世梟雄,深謀遠慮,明察秋毫;而空降兵的東家卻常常是目光短淺,粗魯無禮,精打細算,老於事故的土豪鄉紳。“既然你空降兵向我要求高工資,那你就得立時三刻給我下金蛋。”空降兵進門屁股沒坐熱,一大堆項目、任務便劈頭蓋臉地扔了過來而且限期完成不得有誤,低工資的員工懶散一點,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沒關係,高工資的空降兵則一刻也不能閑,一點也不能錯;當空降兵在公司大門外徘徊觀望時,東家是一副麵孔,雖沒有劉備三顧茅廬的精神但禮貌待人,笑臉相迎還是做到的,空降兵一踏進公司大門,東家又是另一副麵孔,由晴轉陰,滿臉的嚴峻和鄙夷不屑:“之前你我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一律平等,現在我是你的東家,是你的主子,主人得有主人的威嚴,你拿了我的錢吃了我的飯,就得聽憑我呼來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