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根深蒂固的地方保護主義
地方保護主義的根源在於地方政府的偏見與自私。奉行地方保護主義的政府總以為一、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本地企業雖為國法所不容,但客觀上他們能增加本地的財政收入,幫本地政府拓寬就業渠道,促進本地經濟的發展。二、拒絕外地產品能為本地企業騰出市場空間,有利於本地企業的發展壯大,最終也對本地政府有好處。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交換、互補、流動、開發,地方保護主義逆潮流而動,不可能如願以償。關於第一個偏見,浙江溫州、福建晉江的觀念轉變就是很好的說明。縱容假冒偽劣產品固然可以在賣方市場的條件下,於短期內帶來一方經濟的畸形繁榮。但一旦當買方市場來臨,已成為假冒偽劣代名詞的地方經濟則會麵臨滅頂之災,不可能持續向前發展。
關於第二個偏見有中國汽車工業的現狀為證。各地政府對汽車工業不遺餘力,辛辛苦苦地保護了若幹年,到底還是沒有把它們做大做強起來。事實上,世界五百強之所以成為五百強,莫不是靠自己在市場經濟的驚濤駭浪中經風雨見世麵,艱苦曆煉出來的,政府的嗬護與溺愛培養不出強勢企業。
地方保護主義的克服之道在於中央政府加強協調、執法與監管的力度。不同的國家可以借助WTO的平台消除貿易壁壘,保護知識產權,實現全球市場的統一,國內的不同地區為什麼不能?我們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隻要中央政府意誌堅決,地方保護主義並非不可攻破的堡壘,特別是如果中央政府也象世貿組織考核各國政府那樣,把市場開放程度列為考核各地政府的重要指標。
地方保護主義勢力在我國很強大,消除地方保護主義非一朝一夕之功。因為我們有著悠久的諸侯經濟傳統和孕育地方保護主義的現實土壤。
地方保護主義正嚴重地製約著本國企業的健康發展而非歐美企業的攻城掠地,因為我們曆來的信條是“行大吃客,客大吃行”,本國企業在地方政府麵前是行大吃客,歐美企業在地方政府麵前是客大吃行,所以很少有地方政府敢容忍本地企業去冒犯洋大人,但對於本國非本地的名優企業則另當別論,典型的無仇不成兄弟、窩裏鬥、自己人打自己人、親者痛仇者快。
8、不合時宜的人文科學
什麼是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價值觀、人生觀、公平觀、是非觀、正義觀、道德觀、善惡觀、美醜觀、倫理觀?它們跟傳統的農耕經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計劃經濟的相關主張有何區別和聯係?
什麼是與全球化本土化競爭規律相匹配的企業價值理念?按照全球化、本土化競爭的規律,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對待西方社會的價值理念?
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僅影響到經濟戰線上每個成員的言行舉止,而且事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命脈與方向。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的理論研究迄今還不能對此作出係統權威的解答。這勢必帶來政府、企業、員工、社會公眾思想行為上的一係列混亂。
一、雖然我們早已明確表示要支持鼓勵私有企業的發展,為私有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但實際工作中對私有企業仍存在大量的偏見與歧視,而所有的偏見與歧視又無不與我們在傳統農耕經濟、計劃經濟時代所形成的‘私有企業即自私貪婪刻薄’的認識有關。同樣是貪汙、挪用、詐騙、被侵犯的對象如果是公有製企業,那執法機關會雷厲風行,毫不猶豫地將犯罪分子捉拿歸案,社會輿論也會給予大張旗鼓的支持,聲援;但如果被侵害的對象是私有企業,那執法機關常常會態度曖昧,雷聲大雨點小,設法以情況複雜為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社會輿論也少有積極的表示,甚至還認為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