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運劍令 第一回:非人哉林氏!(1 / 3)

時值大明紀年,位於浩土華夏大地。

世間自古便有仙鬼之說,凡人生有七情六欲,活於世間苦痛自不可免,往往麵臨絕望,於是將種種痛苦寄於信仰之中,而暴雨驟急,電閃雷鳴,天災人禍等等以人力無法詮釋之象,唯有歸於仙鬼一說。

且自“九歌”壁畫逐一現世,神仙之說更是大為盛行,此中以九峰天脈之上“九宮”最受推崇,其門中所藏壁畫——東皇太被認為乃道之鼻祖,真法上仙。

又以,九宮千百年前輔以映氏成就帝王基業,受帝國長宮奉以國教榮稱,廣納信徒,大力宣揚道家思想。

其門中子弟又多有造化之力,乃至禦劍飛天,神通所展,無所不能。

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早已不足為奇。

……

九峰天脈位於中原西北之境,山勢險峻、巍峨高聳,實為世間一絕,其地勢又極為重要,從蠻州而進,若要想長入中原,便隻有這一條道。

而那蠻州又為魔教活躍之地,此地何等重要,可想而知。

九峰山占地百許裏,其中有九道險峰尤為出彩,連環相扣,直入雲天,平日裏隻見得輕霧白雲環繞山腰,山頂風光目所難及,更有一條仙水清脈延九峰山勢蜿蜒而下,直落山腳,清泉甘甜,福澤眾民。

最重要的是,國教“九宮”,正是立於九峰之上。

然,故事之起,尚且要從九峰腳下西去十餘裏地的村莊裏說起。

青林莊並非莊園,而是一處村落。

麵積占地兩三裏,戶籍百餘人,對於一處村落來說,亦算興旺。

時值午後,春季溫陽灑下,直讓在外玩鬧的孩子們倍感暖和,與之不著調的是村落偏角一處,那間較為破敗的屋子中,一名八九歲的孩子正端坐在窗邊,兩手托腮,木訥地看著外邊的景象。

身後年近五旬的男人拍了拍他的肩膀,聲調沙啞,語氣溫和,道:“小凡,你不想去跟他們玩麼?”

孩子搖了搖頭,抬起左手,意識一動,左手腕處竟映現一縷赤芒,形似蝴蝶飛影。男人見此,頓時臉色大變。他手起,迅疾將兩扇支窗拉了回來,弱光之下,那色澤通透的紅色飛蝶光芒更盛。

男人喝道:“快收起來!”

雲凡看了一眼阿爹,便將赤芒消去,伸出手將支窗推開,又自顧自地看著外邊玩耍的孩子。

男人心中歎息,略顯苦澀地掛起一抹笑意,道:“這東西不要隨便露眼,千萬記著了。”他原為國相府家主——大明帝國的宰相大人,年近四十方得一子,卻被斷為不詳,禍國殃民,乃攜其連夜出逃,害得滿門近親遭長宮處決,餘下近百名奴仆亦淪為階下之囚。

如今牽掛,也盡在雲凡身上。

許是經曆家變,雲凡的性子自那以後似乎變得尤為堅韌,或說,執拗。也不知該喜或悲。男人心有所感,拋卻思緒,舉步便往灶房行去。

“叩叩叩”,連續響起三記敲門聲,將雲凡的目光吸引了去,搬到這村莊也有半月了,卻從未有人前來拜訪,此際該是何事?

木門挪去,超乎雲凡想象,門外站著的竟是一位衣著不凡的人物,門邊鬥笠遮住了他的麵容,雲凡望不真切,但聽他聲線自是一名年輕男子。他翻身跳下高凳,一個不穩卻是踉蹌摔跤,若是外邊的孩童,怕是當即哭得稀裏嘩啦了,但他隻是臉色一痛,強忍住情緒站起身子。

然而,門外那人已沒了身影,倒是阿爹疾步走來,邊揉他膝蓋邊吹他手掌,臉上好不肉緊。

多少年了,已經沒見過那些華貴的錦裳,有時恍惚間,雲凡會覺得出生那幾年的日子不過是黃粱一夢,塵埃罷了。

“是誰?”雲凡忍不住問了出來。

男人拍了拍他的腦袋,並未回答,反是晃了晃手中的秀黃袋子,裏頭傳來一陣窸窣聲響,而後道:“小凡以後不必過苦日子啦。”

當時的雲凡尚且未曾意識到阿爹這話的意思。

直到當天深夜裏,阿爹將他抱到村裏林氏夫婦家中,將那整整一袋錢幣雙手奉上,方才有些意會。

但當時他睡得正香熟,便純當夢裏虛事。

自隔日醒來後,他再未見過阿爹。

他幾次回到那間狹隘卻空曠的木屋,始終沒了那道熟悉的身影,反而目光挪動下,在門邊隱匿一處發現了一紙枯卷,紙卷極長,上邊寥寥百餘行,怕且有數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