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純屬意外中的豔遇(1 / 2)

自從趙秀兒坐在我的旁邊後,我就沒有過過一天安穩的日子,她不單在上課的時候,老給我出難題,而且,還以我的女朋友自居,負責把所有前來和我搭茬的女生,統統都嚇跑了,搞得班上的人都知道,趙秀兒是高恒的女朋友,不過,這個女朋友好象是比較凶的,和高恒說幾句話就在那裏掏亂,不過,還好的是,還有趙楠和李靜,完全不顧趙秀兒的存在,依然和我說說話、聊聊,也因為這樣,我才沒有被趙秀兒給逼瘋,有趙楠和李靜兩人,我才有了與趙秀兒鬥爭下去的勇氣,不過,還是有代價的,那就是有空的時候,教趙楠和李靜跳舞,由於,和雪兒和好後,我也沒有再象以前那樣排斥舞蹈了,有時間的時候,我就和趙娜和李靜一起跳,當然,我是不會再會在公共的地方跳的,不過,讓我意外的是,趙楠和李靜對舞蹈的天賦而感到吃驚,不要看趙楠平時大大咧咧的,她和李靜的一動一靜,恰好組成了舞蹈中最完美的元素,如果找個明師調教一番,肯定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

每天放學後,或者是星期六、日,我就會準時出現在張老頭的家裏,當然是聽張老頭給我上我叔公,留下來的遺產了。

“二千五百年前,中國誕生了第一部醫學巨著——《黃帝內經》,在這部典籍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貫穿於全書,那就是經絡。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古人發現人體上有一些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又發現這些大幹線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枝,古人稱這些分枝為絡脈,“脈”是這種結構的總括概念。

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外布一身,為血氣之道路也。

其內根於腎,乃生命之本也,根在內而布散於外。尤樹木之有根本,若傷其根本則枝葉亦病矣,苟邪氣自外侵之,傷其枝葉,則亦累其根本矣,或病發內生,這其勢必然,故言五髒之道,皆出經隧,以行血氣。經為正經,絡為支絡,血氣不和,百病乃生,但一經精氣不足,便不和矣。

經絡學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針灸的關係最為密切。它主要以腧穴的臨床應用為依據,闡述人體各部之間的聯係通路,即體表之間,內髒之間以及體表與內髒之間,由於經絡係統的聯係而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經絡理論早在《內經》,《難經》中就有係統的記載;在此之前,這有今年出土的古帛書和古簡書《脈書》所載的“十一脈”;之後,則有《針灸甲乙經》等書結合腧穴作了全麵地論述,近代研究資料也極為豐富。經絡理論臨床上廣泛應用於辨證和用穴,是針灸等治法的基礎。

一邊聽著張老頭給我講那本書上的基礎知識,還一邊結合近代的針灸運用法什麼的,說得我頭昏腦脹的,當我按老頭的意思,記熟、背熟後,還以為他就可以教我怎麼去用那個針灸,但結果卻讓我失望,原因是這個老頭跟我說,要學針灸還必須熟悉推拿術。推拿術較針灸晚,古代也有與人體上的各個重要部位,進行推拿,以得到藥物的快速激發和減少疲勞,而推拿術的真正發達期是在明末清初。

清代的推拿術有較大的發展,當時不僅繼承了明代的推拿經驗,並且對推拿按摩的手法、證治、理論、處方均有總結,而且與前代不同之處是推拿術較多應用到正骨和小兒科疾病治療中。另外,還發展了自我按摩法。

明代推拿術在兒科應用較多,清代醫家熊應維《小兒推拿廣意》是比較通浴的小兒按摩專書,在兒科專書中,也廣泛應用推拿術,如陳複正之《幼幼集成》記載的外治九法(疏表法、清裏法、解煩法、開閉法、引痰法、暖痰法、納氣法、通脈法、定痛法)也是作者結合自己心得,繼承前代經驗而成的推拿法。

清代醫家汪啟賢在應用按摩推拿術為人治病同時,開始提倡自我按摩法。在其著《動功按摩說》中記載有180症之按摩法,除中風、癲癇等需醫者施術外,其他症可由自行按摩。汪氏並提倡動靜結合之治療法,即在自行按摩之動功後,再以靜功養之。此外,清代醫家將靜功按摩術用於養生,如張映漢著《尊生導養編》等;張氏之《尊生導養編》是按摩用於養生的代表著,其法為每日兩次行功,即順序取頭、頸背、胸腹、外腎、四肢的穴位進行搓摩,達到使氣血運行順利通暢之目的,從而防病養生。

跟張老頭學了幾個星期的醫術,我半信半疑的拿著金針和推拿術,在自己以前跳舞時,受傷的部位來嚐試,不過,還真的不說,真的有效果,以前一按就會痛,在我紮了自己幾次後,那痛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下,我對張老頭是相信了一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