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沒有努力就甘於平庸,不想沒有轟轟烈烈就說平平淡淡才是真,不想夢想輕易地被社會打磨,我隻是想趁著年輕,在向未來的路上走去,過我想要的生活。
拐個彎,夢想才可能實現
王鳳英
1978年,他出生在台灣彰化縣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父母都是醫生,哥哥也從事醫學,而他從小卻很叛逆,他非常喜歡電影。六歲的時候,他為看一場電影一個人跑出了十裏之外,讓父母因為找不到他而嚇出了一身的冷汗。
成年後的他,依然對電影癡心不改,就像每一個電影發燒友的心中總埋著一個電影夢一樣,在他的心裏始終有一個夢想,就是期待有一天自己也能拍出一部好看的電影。可是,夢想不會從天而降,要想拍電影,勢必需要一大筆資金投入,可是到哪裏去籌集這一大筆資金呢?
就在他覺得萬分沮喪的時候,他的父親來到他的身旁,說:“孩子,陪父親一起去看火車好嗎?”
他在心裏不禁嘀咕起來,父親這是怎麼了?怎麼突然想起去看火車呢?他依稀記起小時候總是喜歡纏著父親一起去看火車,每次看火車從身旁呼嘯而過,他就會很興奮。後來長大外出求學,火車也坐過N次,所以,他對看火車早已失去了興趣。可是,看著父親一雙期待的眼睛,他便跟著父親一起出了門。
終於來到一個看火車的最佳位置。這時,正好一列火車從由東向西滾滾而來,父親問他:“你知道這列火車的目的地是哪裏嗎?”他說:
“我當然知道,因為火車上寫得清清楚楚,是去往北方的一個城市。”
父親說:“那它走的方向怎麼是由東向西,而不是由南向北呢?”
他說:“爸,你糊塗了嗎?你沒看到前方的山擋住了它的去路嗎?隻要拐過這個彎它就可以筆直地由南向北走了。”
父親意味深長地說:“是啊!前進的道路上總是很曲折,許多時候,常常需要拐個彎,才能到達理想的境地。”父親的一番話,讓他突然如夢方醒。
回到校園,他開始努力學習。一次,他以“台灣BBS網絡小說社群與其迷文化”為題目寫了一篇畢業論文,闡述了“台灣網絡小說要重視在BBS連載發表並且與讀者互動”的重要性,由此也引來了許多人的共鳴。這讓他深切地體會到,小說的重點在讀者,台灣網絡小說與大量年輕人的“迷”社群文化密不可分。於是,他從中看到了網絡平台巨大的潛力,從而開始了他的網絡小說創作。
好在,他對文字有著與生俱來的天分。不久,他便寫出了網絡小說《恐懼炸彈》《語言》《影子》《異夢》等作品。
1999年因為《功夫》在台灣網絡城邦的BBS站連載而備受矚目,從此他對寫作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這個從台灣網絡社群竄出來的寫手,為了寫作,曾連續14個月,每月出版一本新書,達到了一種無與倫比的創作量。
而且他所涉獵的題材各式各樣,不受拘束,什麼都寫,包括武俠、愛情、奇幻、恐怖和校園,而他每本書幾乎都受到了熱捧,自然賣得也相當不錯。其中,《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台灣大賣。
就這樣,十幾年下來,他已經累積出版了六十多本書,他的版稅也越聚越多。有了一定資金的他,終於可以實現自己的電影夢了。因為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故事裏,有他青春時期最難忘的記號,所以他決定把它拍成電影。然而,他的決定遭到了一些人的質疑,甚至有些人在等著看他的笑話,認為他不會有好的票房。可是,沒有人會相信,一名網絡作家的電影處女作,竟然在票房上所向披靡,上映僅短短11天,就拿下驚人的票房,創下台灣影史上“最快破億”的紀錄,成為當年台灣電影最賣座第二名。在香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也進入香港影史上華語票房前十名,更打破保持該紀錄長達八年的港片《無間道2》《色·戒》首周末票房。
他就是被台灣媒體封為金庸傳人,被譽為“網絡文學經典製造機”,並創造了一個電影神話的網絡作家兼新銳導演九把刀,他的原名叫柯景騰。
對於他的成功,素有“偶像劇教母”美名的柴智屏在評價他時說:“他的成功並非一朝一夕的偶然,除了他高超的說故事能力和他敘事的電影感,就是靠他的努力實現得來的。”是的,一個努力去實現夢想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然而,他的成功再一次告訴我們:要想實現遙不可及的夢想,有時還必須拐個彎,九把刀的電影夢就是這樣,隻有努力去構建一座金色的橋梁,夢想才可能實現。
前進的道路上總是很曲折,許多時候,常常需要拐個彎,才能到達理想的境地。
有理想誰都了不起
黃耀國
2011年春節聯歡晚會的節目現場,當主持人董卿宣布西單女孩任月麗上場時,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被請出的“西單女孩”任月麗,依然是一件素淨的白襯衫,隻是在她的領口下一條紫紅色的圍巾,渲染出節日的氣氛。主持人董卿不斷地向全國的觀眾介紹著任月麗時,提起了她的身世,提起了她的過去,提起了她的夢想,然而,任月麗做夢也沒有想到,作為一名草根,有一天會取得成功,會站在春晚這個輝煌華麗的舞台上,接受億萬人的歡呼和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