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世界大戰(1 / 2)

公元2337年2月14日晚,情人節,當地球上的戀人們正在享受著溫馨浪漫的氣氛,共進晚餐的時候,聯邦政府總參謀部裏卻是彌漫著一種緊張到近乎絕望的氣息——就在十五分鍾前,地球唯一的前哨站,也是唯一的屏障——月球,失守了。

………………………………………………………………………………………………………

公元2094年,隨著由稀有金屬合成常溫超導材料的發明,核聚變能量的控製利用由夢想成為現實,也使得人類從“石油文明”進入“核能文明”。從此,人類的文明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一項又一項的發明創造,把人類的文明推動到了一個難以想象的高度。

然而,曆史證明,人類社會的每一次快速發展與革命,總是會伴隨著兩個字——戰爭!

公元2115年,歐洲政治一體化基本實現,幾十個國家以類似聯邦的模式組成了歐盟聯合政府,7月17日,聯合政府宣布成立的第一天,就頒布了一條引發了“資源冷戰”的政令——《稀有金屬保護臨時令》,這條被後世稱為“戰爭動員法令”的政令的第一條就清楚的寫著:“稀有金屬即日起列入政府戰略儲備資源,一切與稀有金屬有關的經濟活動即日停止”。

緊跟著歐盟,美洲的美國,東亞的共和國都在一個月之內出台了同樣的法令,從此,三個超級大國就像三個巨大的黑洞一樣,從全球範圍內大肆收購稀有金屬,並同時加緊了戰爭準備。

公元2137年5月6日,一艘在美國注冊的快速貨輪“澳洲快車”號,在共和國明珠島以南的巴士海峽東部被共和國海警擊沉,隨後,共和國的海警船在事發地點以西50海裏處無故沉沒,沉沒前沒有發出任何聯係。此事引發了重大的外交事故——共和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稱這是一艘稀有金屬走私船,海警經過多次鳴炮警告無效後,曾經想要武裝登船檢查,卻遭到走私船上隱藏的輕武器掃射,無奈將其擊沉,至於海警船沉沒原因,則還在調查。然而,沉船位置在巴士海峽東部,此處的平均水深在2000米以上,當時的科技所限,無法進行打撈。

也就是說,共和國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擊沉了美國的貨輪,而共和國海警船在距離事發地點不遠的地方,在沒有收到任何聯係的情況下無故沉沒,則很有可能是被“敵對”國家的潛艇進行的報複性魚雷攻擊後,被擊沉,沉沒前沒有發出警告性聯係,原因很可能是被魚雷攻擊前,遭到了強製電磁幹涉,無法發出聯係信號。這個“敵對”國家是誰,顯而易見。

這個事件最終在歐盟插手斡旋下,以共和國賠償貨運公司的經濟損失而簡單的結束。其實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極小,三個超級大國,都保有數以千計的核彈頭,甚至俄國、倭國、以色列等國,也保有數百件核武器。在這種保證互相摧毀的情況下,任何頭腦清醒的政治家都不會做出戰爭決策。這也導致了三大國在國家戰略防衛武器上加大了研發力度,三年內,先後開發並量產了具有實用意義的戰略防衛武器,使核彈頭的運載平台的突防能力幾乎降低到零,核彈頭從戰略武器被降格到戰術武器。

雖然“澳洲快車號事件”在三大國的影響下被低調解決,但是此事件也將共和國與美國間的關係降到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