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夜夜空中最亮的星(2)(2 / 3)

大學畢業後,他辭掉了那份不少人看好的工作,毅然地去做保險推銷員。隻因《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那本書,點燃了他從零開始的激情,他要磨礪意誌,渴望在不斷地遭遇挫折後,也能夠像那位傑出的推銷員一樣贏得堪稱奇跡的成功。然而,四年艱苦的打拚過後,他並沒有擁抱想象中的輝煌,依然隻是一個整天為溫飽忙碌奔波的小人物。

苦惱過,歎息過,焦慮過,不甘碌碌無為的他,又開始了新的奮鬥,他借錢投資創業,搞軟件開發,做品牌服裝代理,炒基金,種植進口花卉……

多方嚐試,多方探索,似乎每一個成功者走過的路,對他都是很大激勵。既然人家能夠成功,為什麼自己就不行呢?他骨子裏不服輸,又接連不斷地在新領域闖蕩。結果,十幾年過去了,時賺時賠,人到中年的他,仍囊中羞澀。成功,似乎有意在疏遠他,在為難他。

那年秋天,他回到那個僻遠的小山村。家鄉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許多孩子也跟著父母進城了。村子裏多是一些老人、婦女,春種秋收也大多機械化了,幾乎沒有人再積肥營養土地了,大家更相信化肥的威力,也很少有人再揮鋤“汗滴禾下土”了,因為有了便捷的除草劑,一噴灑就基本解決問題了。大家自然地都那麼做,因為那樣的耕作方式,省時、省力,雖說成本較高,糧食品質較低,對土地的破壞較大,但明顯的高產量,卻鼓動著大家毫不猶豫地如此選擇。

難道在農村老家,也吃不到真正的綠色食品了?他有些悲哀地問父親。

父親告訴他,隻有鄰村那個老耿頭,種地還像從前一樣,養豬養牛,廣積農家肥,一車車地運到地裏,種地從不買化肥。他還用牛耕地、耙地,還靠人力一鋤頭、一鋤頭地除草。隻是,他種的糧食產量不高。

他很驚訝老耿頭的固執,問其為什麼不像別人那樣種地?老耿頭淡淡一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種活法,為什麼要像別人那樣呢?我覺得像自己這樣種地最好,雖說辛苦一些,收入少一些,但保養了土地,還種出了更益於健康的糧食。”

真的這麼簡單?他很難想象別人都在圖輕鬆、圖多獲利的時候,老耿頭仍能如此淡然,不為別人的輕鬆成功所動。

“就這麼簡單,像自己這樣生活,我感覺很知足,也很幸福。”老耿頭樸實的話語裏透著深刻的哲學意味。

“像自己這樣生活”,他輕輕地重複了一句,心田裏陡然撒入了一縷陽光。

哦,老耿頭說得真好。隻要是幸福的,就完全可以像自己這樣生活,沒有必要去模仿別人,去重複別人的道路。更何況,世間的許多成功是無法複製的。

後來,他聽說老耿頭不盲從他人的種地方式被記者報道後,受到許多人的關注,很多經銷商爭相上門訂購他的綠色糧食,出的價格也很高,他的收入比那些高產的糧食大戶還多了。有些人也想效仿他,但經過多年掠奪性的耕種,那土地已損害得難遂人願了。再說了,大家一時也難以建立起像老耿頭那樣的種地信譽……

沒錯,每個人都可以有許多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但是,不管怎樣虛心學習別人,都千萬不要迷失了自己,不要企圖把自己變成別人的樣子,不要簡單地抄襲別人的生活。須知:像自己這樣生活,才能準確定位,才能從容、淡定,才能品味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雷碧玉逆境中崛起的天才

曾經,因為潦倒,他將自己的詩僅賣了10塊錢,而被人嘲笑為“弱智”,而這首詩花了他整整10年的時間;曾經,“窮鬼”變成了他的代名詞,生活的一連串打擊一度讓他走投無路,幾近崩潰。

他出生在美國的波士頓,是個苦命的孩子,三歲時就失去了雙親,成了可憐的孤兒。後來,當地一位做煙草生意的商人收養了他,並送他上學讀書。經商的養父始終不理解他,更不喜歡他,經常罵他是個“白癡”。長大後,他的浪漫不羈與養父的循規蹈矩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兩人不可避免地發生激烈的衝突,最終他被趕出家門。

後來,他進了美國西點軍校就讀,酷愛寫詩的他竟然無視校規,不參加操練,被軍校開除。從此,他用寫詩來打發自己的時光。

在他26歲時,他遇見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表妹唯琴妮亞,並不顧世俗的眼光與阻撓,兩人相愛並很快結婚。這是一段令他刻骨銘心的時光,也是他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

婚後,因為貧困潦倒,他們甚至連每月3美元的房租都無法支付,經常餓著肚子。體弱的妻子不堪重負病倒了,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無能為力。

很多人嘲笑他,譏諷他,說他是個十足的“窮鬼”,連自己的妻子都保護不了,而他的妻子麵對人們的譏笑,始終對他不離不棄。他們用真愛詮釋了世間最牢固的愛情。

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酷愛寫詩的他始終沒有放棄手中的筆,每天都在瘋狂地寫詩,將自己對妻子的愛深深融入文字中。他渴望有朝一日能改變現狀,讓妻子過上好的生活。就是這種願望強烈地支撐著他,讓他忘記痛苦,忘記了世間所有的不快,一心隻想著要“成功”,要“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