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自然,老夫早有安排,守關的將領早已拜在了我們旗下,朝廷對此自是不知,隻等屆時一聲號令,五萬精兵揮師南下,另陸將軍和費將軍各率四萬大軍靜候城外隻待舉事。就看屆時王教主借兵多少了。到時候我等傾巢而出,全軍出動,隻待改朝換代的垂名青史之舉!”
“不知胡大人現下有多少兵馬?他朱元璋又有多少能動用的兵馬?再說我複宋教需要出動多少兵馬?”
“不說他朱元璋能出兵多少,總之王教主兵馬愈多,勝算愈大,你說呢?”
王平川暗想,你還真不覺得獅子大開口了,難不成我有多少你便要多少?嘿嘿,其實便就我王平川自己的兵馬便不會少於朱元璋的精兵,隻是既然我現在隻需出兵助你,又何須全兵出動?即便這次沒有成功,至少對我複宋教不會有多大損失。對了,嶽州府的劉在鶴曾答應過出兵助我,嘿嘿,便把他的兵馬派出來又如何?而我自己則隻需靜候朱元璋出城,率眾捉拿便可。這樣不成功至少能全身而退,等我羽翼豐滿以後再行定奪複宋之事。想著便將要派劉在鶴出兵之事說了,自己屆時率一百高手在胡府等候。
胡大人冷笑道:“王教主想做兩般打算麼?難道王教主便隻有幾千兵力?說什麼也不能取信於人啊!”
“胡大人不也是兩般打算麼?我還以為胡大人多大豪情壯舉,還不是做了退敗的打算?我複宋教的兵馬可不能如此輕易地便全軍覆沒啊!”
“依你看那要如何?”
平涼侯費聚突然道:“胡大人,依我看我們不如放手一搏,破釜沉舟,不要想著有退路。項大王楚軍之所以所向披靡,都是破釜沉舟的緣故,若將士們想到若失敗了還可以退往日本國,那還有誰會全力以赴打仗?依我看,我們便隻這一條路罷了!”
“正是正是。”陸仲亨跟著道:“他朱元璋老兒好不可惡,若不將他親手抓到五馬分屍了難消我心頭之恨!還退什麼,隻管放手一搏便是。”
李存義卻道:“不可不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事不成卻賠了一條性命,萬萬不值得,依我看,胡大人所言甚是。”
“李大人,你怕死,不肯做這亡命之徒麼?我早就瞧出來了,你跟你哥哥總是要親些,你哥哥是韓國公,你侄兒是當朝駙馬,日後飛黃騰達自是不錯,卻如何肯和我們一批亡命之徒謀反呢?”
“陸大人切莫這般說,李某和胡大人不也是親家麼?我哥哥是我哥哥,我是我,我是為了大家考慮。”
胡惟庸大聲道:“停停停,且聽聽王教主怎麼說?”
“我怎麼說?嘿嘿,我瞧費將軍和陸將軍所言不錯得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