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危機防治——敏感防範,危中尋機(1)(1 / 3)

曾經有一個這樣的寓言故事,當一個人走在泥濘的小路,也沒有打傘,也沒有穿雨鞋的情況下,結果卻沒有怎麼被雨淋濕;而打傘的人卻淋了一身雨水,穿著雨鞋的人結果卻摔了好幾腳;那麼,這個答案又是什麼呢?

有人說,上麵的這些人都是輸在自己的優勢上,而我則認為是一些人在“平坦”的大道上不知道怎麼發現危機,就是這樣的道理,當我們走在小道的時候會格外小心而走在平坦的大道卻會摔倒。

往往企業的領導者也是這樣,不能因為企業所走的路一帆風順就看不到危機,而當危機來臨的時候,卻不知所措。

Part 1 敏感嗅出市場快速的變化

什麼事情都不是一層不變的,就像我們常說的“計劃趕不上變化”一樣,有時候並不是我們趕不上變化,而是我們不能捕捉到變化,嗅不到變化,因此不會調整計劃適當新的變化。

企業是最容易麵對這樣的情況的,企業領導者做出一個好的計劃不是最重要的,而嗅出市場的快速變化才是最為關鍵的事情;看到市場的快速變化才能對於變化做出最及時的反應,才能自如的應對。

經典案例:

案例一:

能否呼出市場的快速變化是企業領導者的一個才能,而這個才能並非誰都具有。

就像沃倫·巴菲特譜寫的投資傳奇,是誰也無法趕超的,而這些就在於巴菲特有一雙敏銳的嗅覺,他能在最短的時候能嗅出市場的快速變化,而做出一個最及時的應對,就是這樣,他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的投資,為所有人稱之為傳奇。

就在2003年的時候,當股票又以一個飛速增長的時候,人們瘋狂的投入到股市的時候,而巴菲特不但沒有大大買進,反而將手中的股票大多都拋了出去;人們都以為這位有著“股神”稱號的巴菲特老了,OUT了,對於股市的變化的捕捉已經顯得很遲鈍了,可是,巴菲特在巨大的壓力下還是沒有做出任何行動;不久,這個市場的變化又證明了巴菲特的高深的智力。

在這次股票猛速上長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網絡泡沫,可是,當人們都意味著這一點,意味到巴菲特的聰明之舉的時候,也為時已晚,很難再抽出身。

而在2008年9月份的時候,在大多數企業都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和破壞的時候,而巴菲特又在這時嗅到了巨大的商機,當然,他也做出了很多笑投資,而每一筆投資都有收益的跡象。

當國內前幾天還在為比亞迪股份出價過高,提出多種買入的缺點的時候,巴菲特卻將買下了比亞迪2.25億股,而在此之後,比亞迪的股票大受炒作,呈現出上升趨勢,而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巴菲特的敏銳嗅覺;不僅一次,在金融危機中大大出手,都體現出他對於市場變化做出的及時的反映。

案例二:

曾經有一位先生的公司主要是生產和銷售電子消費產品,並負責產品的服務,以及獲得消費者的熱衷和支持;公司經過了4、5年的快速發展,他的公司也已經在國內的電子產品占據一定的市場;然而,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嚴重,“山寨產品”越演越烈;公司生產的產品不但出現嚴重質化,供應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在公司急需推出一款新的個人電子產品的時候,各種困境好像同時到來,新產品的研發規模和難度很大,企業的研發人員不足,研發經費不足;而且企業各個部門對於產品推出的計劃也沒有統一的規劃而且企業目前的管理製度、業務流程也好像完全失去作用;再者,如果沒有新的有競爭力的產品推出的話,公司必然會失去競爭力,公司的發展必然會麵臨更大的困難。

這位先生就這樣在市場的不斷發展的陷入困境,這樣的企業並不少見;而被金融危機擊垮的企業也是數不勝數,而少數的企業卻避開的金融危機實現了企業的轉型,這又不為什麼呢?

企業發展就是這樣,也許當你還在為今天取得的成績而感到高興的時候,而一些企業已經尋找到了下一個契機或者市場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而使企業成功避險;這都依賴於企業的領導者能不能敏感的嗅出市場的變化。

作為一位領導者就應該有這樣的鼻子,能從市場的變化中最先嗅到其中隱藏的危機和其中含有的機遇;而很多領導者都嗅不出市場快速變化的結果,如果每位領導者都能嗅出來是不是都成巴菲特了?

對每一絲細小的變化都保持警惕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的意思,我想每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孩子都明白;對於市場上的變化也是這樣,企業的領導者要對每一絲細小的變化都保持警惕,隻有這樣,才不會在市場變化蔓延到不可收拾的時候,企業的領導者才開始想辦法,才意識到市場的變化對企業的影響,不過,我想這個時候已經是迫在眉睫了吧。

企業的領導者隻有能從市場快速發展中嗅出市場的變化,對於危機才能做一個很好的預防,就算危機勢不可擋,企業也有一個迎接它的時間,做個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