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山縣近幾屆縣政府主要領導都深知通往小山鎮從那一條低等級公路是製約小山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瓶頸”,正所謂“路通才能財通”,然而要破解這一“瓶頸”卻遠非易事,除了資金籌措難之外,地質條件惡劣也讓人望而生畏,小山鎮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鎮,位於石灰岩地區的盤山公路要提高等級簡直是難上加難,除了造價奇高之外,施工難度極大也讓人深感頭痛。
因而,如何千方百計為小山鎮修造一條高等級公路,成了玫山縣近幾屆縣政府主要領導的一塊“心病”,曾經多次研究過通過招商引資引入社會資金的方式,為小山鎮修造一條高等級公路,每每領著一撥撥投資者前往考察之後,那些投資者都麵露難色,即使想方設法克服了造價奇高、施工難度極大的兩大難題,然而短期之內小山鎮的人流、物流都難於大幅提升,因而顯然很難迅速收回投資回報,這又成了投資者們繞不過去的一大難題,逐利是商人的天性,所以一撥撥投資者都是乘興考察而去,掃興婉拒而歸。
製約小山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另一大“瓶頸”則是人才缺乏甚至是人才缺失、人才流失。無論是小山鎮的中小學教師,還是小山鎮的衛生院醫生護士,又或者是小山鎮的“七所八站”等事業單位,甚至是小山鎮的鎮委、鎮政府,無一例外都麵臨著人才缺乏、人才缺失和人才流失的“老大難”問題,高素質的人才招不來,即使招進來,也留不住。
為了促進小山鎮引進人才、留住人才,近幾屆玫山縣政府出台了人才激勵政策和人才提升政策,凡是小山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津貼,比玫山縣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津貼以及其他鄉鎮(街道)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津貼上浮百分之二十。
然而這津貼上浮百分之二十的政策傾斜在促使小山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把根留住”方麵,作用也有限得很,小山鎮各單位普遍存在青黃不接的現象。
小山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每年都有人削尖腦袋往玫山縣直機關、事業單位調動,有背景、有後台的來得快,走得早,沒背景、沒後台的則想方設法找背景、攀後台,什麼都靠不上的,有些人便心灰意冷,敷衍了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玫山副縣長郗風山之所以這天專程陪同祖籍小山鎮的靈海市客商蒲淞陵赴小山鎮省親兼考察,就是希望能夠促成蒲淞陵這位實力雄厚的外商在小山鎮投資興業,推動小山這個偏僻山區小鎮經濟發展,促進小山鎮農村剩餘勞動力就地就業,使他們不必遠離家鄉故土到異地他鄉搬磚頭運水泥。
郗風山由於下午要趕回縣城參加玫山縣政府班子會議,因而今天一大早就叫他的秘書提前通知包括蒲淞陵在內的相關人員,在玫山縣迎賓館匆匆用過早餐之後,在大院門口統一出發趕往小山鎮。
經過兩個來小時的一路顛簸,終於在上午九點半鍾抵達小山鎮鎮政府大院門口。小山鎮鎮政府大院以及中小學、衛生院、“七所八站”等事業單位大院位於兩座大山之間峽穀中的一片開闊地帶,遠遠地就望見小山鎮那個年輕靚麗的美女鎮長端木玉琳,領著該鎮分管招商工作的副鎮長等一幹人員在熱情迎候。
郗風山親自把蒲淞陵及其隨行人員一一介紹給端木玉琳等小山鎮一眾幹部,端木玉琳由於昨天晚上就已經接到郗風山秘書的提前安排和介紹,所以對蒲淞陵及其隨行人員顯出一副頗為熱絡的樣子。
在小山鎮鎮政府會議室,雙方寒暄一會兒之後,端木玉琳代表小山鎮政府熱烈歡迎小山籍靈海市客商蒲淞陵一行返回家鄉考察和省親,並簡要介紹了一下小山鎮人口資源、地理環境、曆史沿革,經濟社會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