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奉勸一句,是非不要輕招惹,是非背後麻煩多。
甲乙兩位平日頗為要好的同事,最近竟然分別在你跟前,數落對方的不是,然而兩人表麵上依然友好。所以,你生怕兩麵皆講好話,會被認為是兩頭蛇。其實,除了這點,你更該小心,因為另一個可能性是,甲乙是否在對你試探點什麼?
先講前一種可能。有些人心胸狹窄,十分小氣,又善妒,所以因為某些問題,令兩人發生心病,是不足為奇的,但表麵上又不願翻臉,故向較親近者傾訴心中情,是自然不過之事。
你做這個“夾心人”並不難做,同樣冷淡對待兩人是妙法,對方發現沒有人同情,必然滿不是味兒,定會另找“有愛心之人”,那麼你就自動“甩身”了。
若發現兩人是另有用心,旨在試探你對他倆的喜惡程度,你就該步步為營了。
既然對方的動機不良,你亦不必過分慈悲,不妨還以顏色。分別跟他們說:“對不起,我不願聽你說朋友的壞話,因為我根本不想批評你倆!其實,我的看法對你們並不重要呀!”這一招,他們必然無功而退。
有人請你做公事上的“和事佬”,你其實有不少應留意的要點。
部門管理者之間,有太多的微妙關係存在,大部分是亦敵亦友的,無論私交如何要好,在老板麵前,既然是在競爭之下,他們卻是有數不完的鬥爭。今天,某甲跟某乙像最佳拍檔,在辦公室成了“鐵哥們”,但很有可能幾天後,兩人卻反目變成仇人了。
所以,某些人可能為了某些目標,希望化幹戈為玉帛,以方便日後做事,但親自出麵又太唐突,於是便找來“和事佬”。本來使人家化敵為友,是一件好事。但做好事之餘,請做些保護自己的工作,亦即是給自己的行動定一個界限。
例如有人請你做“和事佬”,你不妨隻做飯約的知客,或作為某些聚會的發起人,但不宜將責任全往頭上冠,反客為主,你最好是對雙方麵的對與錯,均不予置評,更不宜為某人去作解釋,告訴他倆“解鈴還需係鈴人”,你的義務到此為止。
對上司不滿、對公司不滿,永遠大有人在,遇上有同事來訴苦,大指某人有意留難他,或公司某方麵對他不公平,你應該做到既關心同事的利益,又置身事外。
例如,同事與某人不對付,指出對方凡事針對他,甚至誤導他。
你或許會很有耐性的聽他吐苦水,聽他細說端詳,但奉勸你隻聽,不問。尤其是切莫查問事件的前因後果,因為你一旦成了知情者,就被認定是當然的“判官”了,這就大為不妙。
你隻須平心靜氣開導他:“我看某人的心地還不差,凡事往好處想,做起事來你會更開心的。”
要是對公司不滿,你的立場就比較複雜,站在公司立場是你應該的,但站到同事那邊,又有害無益。可是,人家來找你,保持緘默實在不禮貌。不妨這樣告訴他:“公司的製度不斷改進,這次你覺得不公平,或許是新政策的過渡期,你不妨跟上司開心見誠談一下,但犯不著堅持己見。”輕輕帶過才是上策。
一位向來忠心得很,又已服務公司多年的同事,突然告辭,惹得眾說紛紜,不少同事還千萬百計去細問當事人,誓要找出真相。
其實,知道了真相,對你有好處嗎?肯定沒有,壞處倒有一大堆。例如,你或會無端被卷入人事漩渦,曉得行政層的秘密,對你的工作態度多少有些影響。還有,你更有可能被列為“某類分子”。
所以,過去的即將過去,不必去追究了;除非這同事向來與你頗投契,自動向你訴衷情,但你亦隻宜做個聆聽者,萬萬不要做“播音筒”。
你應該做的是送上誠意的祝福,贈對方一件紀念品,當做紀念你倆的情誼吧!又或者,請對方吃一頓飯,當作餞別。
至於其他同事的行動,大可不必理會,也不必加以批評,這叫做獨善其身。
你與甲同事由一開始就特別投契,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加上大家不在同一部門工作,所以壓根兒沒有磨擦。
最近甲同事另有高就,轉到另一家公司工作,而這公司正是你公司的死對頭。無形中,你倆是分別為敵對的公司工作。
既然各為其主,應當是沒有任何抵觸的,然而你與甲繼續有來往的話,有些地方就必須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