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如老郎中所言。
三日後的早上,王旭在小靈的攙扶下終於下床了!稍稍在屋內活動了幾下筋骨之後,王旭便讓小靈幫自己洗漱穿戴,忙了一炷香之後終於收拾妥當,王旭走到銅鏡前想看看轉世之後的自己,隻見鏡中的少年上衣下裳,上身穿短小而具有寬大袖子的褶衣,腰部係著一條寬大的腰帶,肚圍前加著蔽膝一直吹到小腿處,腳穿麻鞋,按照古人的叫法不應該叫麻鞋,應叫“不借”少年麵目清秀,薄薄的嘴唇,挺俊的鼻梁,仔細看去便發現眉角微微上翹,雙目微圓,有種不怒自威的氣魄!隻是雙頰之上透露著病態的慘白,身體也好像一幅骨架,感覺刮來一陣大風就會吹走似的。
王旭在銅鏡前暗暗歎著氣,不習慣啊!從身體素質到穿著上邊,差距太大啊!
出了屋子,王旭便去向楊父楊母問安。
按照正常禮節來講,早晨晚輩問安時隻需要行揖禮就可以了,隻有兩者之間好久不見的話,才會行跪拜禮,王旭因父母這幾天為自己過度操勞,心中愧疚要行莊重的跪拜禮!
楊母看見兒子的動作後,心疼道:“雉兒大病初愈,身體虛弱,不必在意繁文縟節,按照往常的禮儀就可以了!”
王旭卻道:“孩兒,近日得重病,已讓父母操白了頭,已是不孝,若再不尊父母,那讓孩兒如何存活於世!”
楊母聽王旭如此說道,也不在阻勸,滿是心疼看著認真行禮的兒子!
楊父看著王旭卻是有點詫異!往日裏雉兒最喜歡說的就是中朝【注1】嵇康,王戎這些名士言論,偶爾也會模仿他們不重禮法的行為!經過這次經曆,雉兒的性情有所變化啊!還真是禍福相依啊!
王旭長跪,彎腰,垂頭與手至地,向著楊父楊母拜了三拜,行完這一套繁重的問安禮後,王旭隻覺得自己氣血上浮,麵色潮紅。暗暗歎道“這副皮囊也太弱不禁風了!看來日後要加強身體鍛煉啊!”隨後王旭便在小靈的陪同下認識自己今後的家!
楊家小院對於二十一世紀住慣了樓房的王旭來說真的很大,但翻開楊嘉的對自家評價就是狹小,寒酸。楊家小院坐東朝西,大門一旁便是田客李氏夫妻的房屋,屋門緊閉著估計夫妻兩是外出農作了!過來就是小靈的閨房了。楊嘉和楊武的小屋連在一起,最東邊就是正堂了,正堂兩側兩間廂房,再者楊父的書房。還有就是廚房,柴房,後院等,楊家小院當然沒有樓閣,榭這些隻有高門士族才會擁有的建築了!
王旭看完楊宅後,對田客這個存在感到特別奇怪!因為田客不用向朝廷服徭役,這便不得不解釋一下田客的由來了。田客的前身乃是曹魏時期朝廷的佃農,也就是屯田戶,他們是不用向政府服徭役的!司馬氏篡權以後,便將這些屯田戶賜給公卿以下的士族!當然這些屯田戶仍然享有不服徭役的特權,但是久而久之,不服徭役的特權便發展到公卿和士族的所有田客,於是有很多害怕服役的小農便自願投身到這些大地主的門戶之內,充當田客,以求庇護。當然朝廷也不願意過多的勞動力流入士族門內,使朝廷無征用之人,便嚴格規定士族所擁有田客的戶數(具體條令後文會講),但是這些士族會將吃進去的肉再吐出來嗎?當然不會!於是那些超出法令規定的田客便被稱為‘隱戶’。
不知不覺王旭便走到了楊父的書房內,與小靈相視一笑,便輕輕地推門走進了書房。書房之內很是幹淨整潔,桌案,書櫃,筆墨……擺放的井然有序,書櫃和桌案上沒有一絲灰塵。看來楊父很是愛惜這些書!每天都會親自打掃書房,書櫃上隻擺放著五卷書!分別是《詩經》《禮記》《春秋》《大戴禮記》《孝經》王旭不禁暗歎道柴門寒人連讀書都是奢望啊!現如今活字印刷術還沒有問世!窮苦人家想要讀書隻得從士族豪門中人借閱,抄寫。士族豪門自持清高哪裏肯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