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一隅 第三十七章 心悅君兮君方知上(1 / 2)

沈遊一行人精神萎靡,無精打采的趕路!反觀楊嘉陶瞻兩人,昨日一番休息,一洗前些日子的車馬道頓,第二日早早告別農房主人,駕著牛車往吳興郡行去。

晌午時終於來到會稽。兩人隨便將就著吃了點東西,填飽肚子!匆匆趕路在下午臨近天黑的時候到了錢塘浙江邊。天色已晚這會浙江水邊早就沒有擺渡的船,兩人隻能在錢塘縣借宿,第二日清晨早早起來,兩人默默無語的趕到江邊,等待擺渡的行船。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陶瞻知道是時候向楊嘉道別了。對著楊嘉鄭重道:“明馨,此去一別,不知何日才得以相見!後路坎坷,望明馨萬般小心謹慎,切莫著了小人暗算!最後祝明馨五月定得上品,魚躍龍門!記得陶瞻當日許諾!”

楊嘉同樣是對陶瞻說了一番告別的話,行了一揖,轉身跳上了船頭,漁船慢悠悠的往江那頭滑去。

楊嘉回想著陶瞻的話,心中微微悲痛,出聲歎道:“此去與師誰共到!離別總是傷心!”這也就是為什麼魏晉時期會禮崩樂壞!自後漢到三國再到西晉,每天每時每刻都在九州大地上發生著戰征,天災,傷病,流民四奔!本來古代人均壽命就很短,再者每天都會有人因為前四個原因死去,前幾天還在和你共生歡笑的友人,隔了幾天就傳來友人因病去世!東晉世人每天麵對著生離死別,當然會生出人生苦短,當及時行樂!於是東晉自上到下,全都拋棄孔孟之道,掙脫禮樂的束縛!改學莊老易學等玄學,來放縱自己內心深處的欲望,縱情山水追求老莊所描述的自由,無為!

度過浙江後,楊嘉獨自一人又是行了兩天才疲憊不堪回到臨安縣。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這是楊嘉第一次這麼長時間出遠門,當楊嘉滿身灰塵的站在楊院門口時,唏噓不已!家才是避難的港灣,家是自己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麵對半年未見的兒子,楊父楊母憐愛的拉著楊嘉的手不斷地問長問短。母慈父嚴,楊母拉著楊嘉問在句章有沒有受冷挨餓。楊父則是有點嚴肅的問楊嘉學業如何,為什麼跟著杜夫子才學習半年就早早回來!

楊嘉聽聞楊父的發問將自己五月參加中正定品的打算告訴兩人。楊父楊母聽完楊嘉的解釋,心情頓時失落不少!楊嘉遊學歸來的喜悅被中正定品這事衝散不少,幾人都明白中正定品對庶族平民來說是一道難以逾越的溝壑,除非是皇帝特旨,不然以後入仕,難有作為!本來其樂融融的家人團聚氛圍,被這定品打攪的死氣沉沉!楊嘉不想讓父母為自己擔心,跳過定品這事,給兩位老人講起了在句章發生的趣事,以及自己所結交的好友。

楊父楊母聽聞楊嘉竟然認識了陶侃陶安南將軍的兒子和

大名鼎鼎的太原王氏的王述。喜得合不攏嘴,替楊嘉高興!久居蘭室不聞其香,久居鮑市不聞其臭!楊嘉能和這些人結交,自然也可以通過兩人認識更多的當朝名士,總比好過每天更自己這些土裏刨食的農民混在一起好得多!

陪著楊父楊母說了會話,楊嘉便去拜訪了安母。安母以前就疾病纏身,早就拖垮了身體,每天在就在屋中養身體!楊家人並不會讓體弱的安母做任何體力活,隻是閑暇時光陪著小靈做些女紅,稍稍活動一番。看到遊學的楊嘉歸來,安母也是極其高興,一改往日的病態,開朗的跟楊嘉談論近些日子臨安的瑣事,大概過了一個時刻,楊嘉便向安母告辭,回自己房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