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熔爐棚忙的焦頭爛額的老工匠忽聽棚外的楊嘉大喊自己,趕忙將手中的活交給旁邊的工匠,趕了出來。剛出去就聽棚外的楊嘉頭也不抬的問道:“老丈,你看我設計這具鎧甲怎麼樣?”
老工匠看了一眼‘神秘’的楊嘉,心中直嘀咕這哪是將軍的從事中郎,簡直是個兵器鎧甲老學究嘛,真沒見過這樣的讀書人!卻是不敢耽擱低頭趕緊看去,仔細看去之間地上畫著兩幅圖一副是胸前鎧甲圖,另一副是後背鎧甲圖,地上所畫的鎧甲前後都有兩麵大型的圓盾,而在頸脖位置楊嘉還畫上了盆頸,肩部有披膊,腰間也有束帶。沉思好一會老工匠這才遲疑道:“這種鎧甲和軍隊現用兩當甲,魚鱗甲,樣式很不一樣啊!”
楊嘉聽聞默不作聲的點點頭,等待老工匠的分析。在鍛造武器鎧甲方麵自己處於一個提議的角色,楊嘉隻能將關於鎧甲武器的記憶搬過來,至於其中的關鍵性技術實用性能不能達到,就得請教眼前這位老工匠了。
果然老工匠停頓了一下接著道:“以前不是沒有工匠提議打造這種鎧甲,這種鎧甲雖然看著能將人的要害部位全部護住,能將人全部包裹在裏邊,但是不太實用,這鎧甲胸前和後背的四塊圓盾容易破碎,這幾塊盾很容易被地方將士拿戟衝碎。”楊嘉聽聞點頭這也就是為什麼軍隊鎧甲還在用由鐵甲穿綴而成的魚鱗甲了。
“但是以前鍛造圓盾鎧甲時用的乃是土法抄鋼法來冶煉鐵礦,用抄鋼法澆鑄出的鐵器,雖然比以前的鐵器跟加堅硬,但還是太脆,像我畫的這種大麵積的薄圓盾仍然經不起利器的衝擊。但那是抄鋼法澆鑄的鎧甲,今天我們用的乃是稻草黃土脫碳法,鐵器的硬度相比抄鋼法還要上升一個檔次,稻草黃土脫碳法所澆鑄的圓盾足可以抵得住利器的衝擊。老丈你是不是這個意思?”不等老工匠說完,楊嘉就補充道。
老工匠聽聞詫異的點點頭,這年輕的楊從事真是什麼都知道,就連我們澆鑄鐵器這低賤活中的彎彎曲曲都能說個一清二楚。
見老工匠點頭,楊嘉確認道:“那就是能打造出這種鎧甲了?”不想老工匠卻是仔細盯著地上畫的鎧甲忽然道:“楊從事!打造是能打造出來,但是若按照這種鎧甲的樣式以及厚度,估計還是不能實用。”見楊嘉不解望著自己老工匠趕忙解釋道:“以往軍中所用兩當甲,魚鱗甲的重量大概在十五公斤重左右,而從事設計的這種鎧甲的規格大小,打造出來估計足足有二十公斤重了,十六公斤早就是極限了,若是加上這小小的五公斤,戰力隻怕會有天壤之別。”
話雖未挑明說,但楊嘉明白老工匠的擔心之處,自信的笑道:“這五公斤重量我早就算進去了,不用擔心。你們快去準備陶具,打造這種鎧甲。”
雖不知道楊嘉如何消除那五公斤的重量,但見楊嘉說的如此自信,老工匠不敢追問,隻好點頭稱是,剛要轉身的老工匠又是忽然想起什麼張口就問:“楊從事,這鎧甲叫什麼名字啊?”話剛出口老工匠就汗如雨下,懊悔的隻想給自己兩巴掌,自己還真是忘了本分,自以為跟楊從事一起鍛造了幾天兵器,就什麼話都敢說!自己一個小小卑微工匠哪能關心這種事。
看著老工匠慘白的麵色,楊嘉那還不知道對方的擔心,楊嘉毫不在意的擺手道:“沒事!沒事!以前東漢時期銅鏡上都會刻有‘見光之日,天下大明。’這鎧甲胸前和後背的圓盾打磨光滑之後應該會像銅鏡一樣反光,就叫它‘明光甲’吧。”
老工匠基本上沒有聽懂楊嘉話中‘見光之日,天下大明’的意思,但老工匠清楚的聽見楊嘉說‘沒事’這才心有餘悸的抹抹頭上的冷汗,慌慌張張的往熔爐棚奔去。
楊嘉回想著老工匠今日的表現,舉動不覺笑出聲來,這樣就對了嘛,就是讓你們產生認同感和熱愛感來,這幾天熔爐棚的氛圍可謂是煥然一新,以往隻有沉悶的喘氣聲和督工的嗬斥聲,而鍛造產量卻不見得增加,近日來熔爐棚多了幾聲爽朗的大笑,基本上沒有了慘叫聲,鍛造的兵器產量卻在不斷的刷新,現在熔爐棚的規矩就是你越努力得到的酬勞越多,看來百工這個模塊已經出現雛型了,靠毒打來督工的鍛造怎麼能比得上工匠發自內心的和牽涉自身利益的獎罰製呢?兩者所影響的產量和關鍵技術改進能在同一高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