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第二日楊嘉將昨夜之事告訴眾工匠後,下邊的工匠紛紛愕然,就這眾低賤玩意,還會有人願意教,有人會願意學?下邊的工匠吵得正嗨,不過楊嘉卻不管,反正是強製性的,每日讓他們擠出一個時辰去學習,初期也隻能來強製性的,等到日後有機會自然有人會願意去學。
吩咐完這些事,楊嘉也就打算離開了,離開譙縣整整一個多月之久了,再不回去隻怕祖逖會派人來催了。派人將打造好的馬鐙,馬槊,明光甲裝好車後,楊嘉輕輕鬆鬆的拍屁股離開了,往西北方向的譙縣趕去。
眾工匠雖然對楊嘉讓他們強製性學習不滿意,可楊嘉畢竟是解救他們於水火的恩人,興滅繼絕就在眼前,眾人那會因為這點不理解,不去贈送楊嘉呢。
秋風習習,落葉紛紛,黃土古道之上,一隊人馬忽然出現在地平線上,帶頭的是個騎馬少年,頭戴漆黑罩甲首鎧,兩條束帶穿過頭頂繞過耳朵,一直在下巴處打結,隻露出一張清秀的麵龐,身著小袖口前開襟的戎服,下身套灰色縛袴,本來袴口很寬大的縛袴,穿在少年腿上卻一點也不顯得寬大隨風擺動,仔細看去就會發現蹊蹺之處,原來少年很是聰明的找了根草繩自膝下緊緊的將縛袴紮在腿上,使褲腳提起,一改雍容,讓本來很受束縛的縛袴,行動也變的敏捷起來。少年身後跟著兩輛馬車,車上的的貨物裝的很多,高高隆起,每輛馬車卻隻有三人押運,加上領頭的楊嘉和馬夫,整個車隊緊緊隻有九個人,不過車隊的每個人都露出一幅輕鬆的麵孔,開什麼玩笑,有誰敢在譙郡境內搶劫祖逖的車隊!馬車過後,地平線上有出現了一群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的人群,人群之中有少有老,也有壯年,皆是麵色沉重,顯然是不願意前麵的車隊離開。
車隊走的很慢,顯然是帶隊的楊嘉故意放慢了速度,不想落後邊贈送的人群太遠,讓他們太過勞累。戰馬之上的楊嘉回頭看著贈送的百工,揮揮手示意他們可以回去了,不想後邊的眾人茫若未聞,依舊不緊不慢的跟在車隊後邊。楊嘉見狀隻得苦笑,梁山伯祝英台十八裏相送的典故還沒出來,這些百工就要提前上演了。這豈止是十八裏他們這是要效仿燕國國君送齊軍回國的陣勢了。想到這的楊嘉懊惱的隻想搖頭,若真的這樣來,隻怕那些百工會吃不消的。
楊嘉猜想的陣勢發生在春秋時期,齊國北地更接近北方草原匈奴燕國,那年燕國遭到草原匈奴的攻打,以農立國的燕國那是天生戰士匈奴的對手結果被打的山河破碎風飄絮,無奈求援齊國,當時齊國國君在位國君薑小白,齊莊公嘛!喜歡尊王攘夷,見燕國來使求救,帶著齊國軍隊就趕往燕地救援,幫助燕國打跑了匈奴,此情當真是興滅繼絕之恩,把一個搖搖欲墜的燕國硬生生從滅國的困境拉了出來,燕國人民很是感謝齊國軍隊,等那日齊國軍隊回國之時,燕國國人出城相送,送了一程有一程,直至送到國境線這才回去。這些百工要是真的學燕國人,將楊嘉送到譙縣,那還得了!那麼多鐵礦還等著他們去冶煉呢。
不過楊嘉的擔心很明顯多餘了在楊嘉多次揮手示意和長途跋涉之後,百工也覺得充分表達了對楊從事的愛戴之意,紛紛轉頭回去了。楊嘉見百工掉頭回去,長出了一口氣立馬叫人加快速度往譙縣奔去。
剛到譙縣地界,楊嘉便察覺到一股肅殺之氣,如黑雲壓城,山雨欲來令人呼吸沉重,之間城門之外不斷有戎裝士卒進進出出,入城的百姓比之出城的有幾倍之多,拉住一位惶惶撞撞入城的百姓問道,隻聽那百姓有聲有色煞有其事的說有一支近萬人的軍隊順著梁國正往譙郡行來,聽過往商客將好像是石勒親自帶軍前來攻打譙郡。楊嘉手下追問道石勒帶了多少步兵?多少騎兵?現在正在那個地方?不想這番話出口剛剛還一副親眼所見的路人,聲音立馬小了下去,支支吾吾的說不知道。
楊嘉見對方這般樣子微微笑著放走了對方,還真是三人成虎,什麼謠言都能從他們口中說出,連具體兵種都說不出來,就敢說萬人大軍。自從石勒於襄國子號趙王以來,什麼時候聽過他親征過,何況還是為了譙郡這種小地方。待楊嘉驅馬入城,步入太守府閣之內,沒想到祖逖與部將屬官都聚集在正堂之內,隻見東西南北各十幾步長的大堂內坐滿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