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須陀,弘農閿鄉人,是隋朝著名大將,號稱為“不敗將軍”。他的性情剛烈,富有勇略,被認為是隋朝當代之武將棟梁。
少年時跟從史萬歲討伐西域,楊廣繼位後,漢王楊諒在並州作亂,張須陀跟從楊素平息漢王楊諒的亂事。
大業六年,張須陀擔任齊郡丞,此時隋帝楊廣準備第一次征高句麗的遼東之役,百姓們失業又逢荒年,穀米價格飛漲,張須陀想要開倉賑糧,屬下們阻止他都說:“此事滋事重大,必須等待朝廷有命令才可開倉,郡丞你不可以擅自開倉賑災。”
張須陀說:“如今天高皇帝遠,如果派遣使臣去通報朝廷,開糧之事必定拖到過年以後。老百姓們如今有燃眉之急,若等待朝廷回報之後再開糧賑災,齊郡老百姓們早已經餓死。我如果因此而獲罪,我死而無怨。”
於是張須陀先開糧倉而後再上報朝廷,楊廣得知之後,並沒有怪罪張須陀。
大業七年知事郎起事,聚結亡命之徒共數萬人,掠奪郡州的邊境,官軍前去征討,敗多勝少。張須陀奉命發兵平亂,知事郎因而引軍向南,轉向搶奪魯郡,張須陀尾隨他們到了岱山之下,知事郎自持得勝容易所以沒有防備張須陀軍,張須陀精選軍中的精銳,出其不意偷擊知事郎,將知事郎軍擊潰,再乘勝追擊斬首數千人。
之後知事郎收複散兵隻剩一萬多人,張須陀軍繼續追擊到了臨邑又大破知事郎軍,斬五千多人的首級,獲得數以萬計的牲畜。當時天下承平已久各州郡的軍隊多不善戰,隻有張須陀的軍隊勇決善戰,而張須陀又擅長於撫馭下屬,所以他能得軍心,當時人稱他為“不敗將軍”。
大業九年,知事郎聯合連豆子賊孫宣雅、石秪闍、郝孝德等共十餘萬人的軍隊攻打章丘,張須陀派水軍斷了他們的後路,親率騎兵與步兵共二萬人襲擊賊軍,大破賊軍,賊徒們分散逃走。賊軍退到岸邊時被張須陀的水軍兩麵夾擊敗走,張須陀軍獲得的輜重多到無法計算。隋帝楊廣大悅下詔褒揚張須陀,並令使者將張須陀等主要將領的圖像上表,在宮中懸掛觀看。
同年叛賊裴長才、石子河等人率眾二萬人的賊軍,悄悄地靠近城下縱兵搶掠。張須陀來不及召集齊郡郡兵,因為當時隋朝的郡兵製度不同於府兵製度,郡兵製度是以半兵半農,戰時為兵,平時仍要從事農業生產,張須陀便親率羅士信與四天將共六人前往迎戰。
賊兵們見張須陀人少,競相上前應戰,團團包圍,將六人包圍了共百餘重,張須陀奮勇殺敵身中數創,勇氣激厲,精力充斥,羅士信與四天將勇猛殺敵,賊兵雖有萬人,卻遲遲無法攻下六人。此時城中援兵來到,叛賊才稍稍退卻,張須陀督軍複戰,裴長才敗走。
幾天之後賊帥秦君弘、郭方預等合軍包圍北海,兵鋒甚銳,張須陀對屬下眾將們說道:“叛賊們自恃軍力強盛,以為我軍兵力不足無法救援,如果我軍現在以奇兵速去,必定能破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