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外企業興衰的軌跡,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走向興盛的企業無一不與創新行為緊密相伴,而導致衰敗的企業,忽視創新則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們認為,企業生命的源泉在於創新,失去創新,企業就會失去生命。創新是市場競爭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競爭經濟,企業之間的競爭,實質上卻是隱含於產品、技術背後的企業之間創新能力、創新意識的競爭。因此,創新不足,必然會在市場競爭中落後於人,失去市場主導位置,甚至失去市場生存空間。當前,隨著國際分工的進一步深化,世界經濟運行方式和企業生存發展的內外環境條件也相應地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傳統經濟形態中的企業管理理念、營銷理念、決策模式和管理體製等正在受到嚴重衝擊。我國企業要想在強手如林的國際經濟舞台上與強悍的對手比高低,一個最重要的途徑就是不斷地進行創新。當前,企業創新已不是要不要的經營問題,而是怎樣加大力度、加快速度的生死抉擇。新時代區別於舊時代的重要標誌是:企業的主導資源不再是貨幣及物質資本,而是知識。未來的企業競爭將由精良的機器和雄厚的財力的較量轉為企業之間知識和腦力的對抗,擁有創新智慧則成為決定企業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最為迫切和最為關鍵的能力。IBM公司前副總裁邁克爾·奎蘭認為,在一個組織中促進創新和創造不比創辦一個小企業容易,提高創新能力將是未來企業,特別是大公司麵臨的重要挑戰。麵對當今日益呈現的全球信息化、網絡化及經濟全球化趨勢,企業要想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經濟生活瞬息萬變的環境中生存發展,必須具有超越他人的創新力和創造力,不斷地進行創新。1992年,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總裁韋爾奇發動的一場革命,摧垮了許多貌似很好的企業,以至於落下了企業“劊子手”這一名聲,而事過不久,這一做法卻為大家所效法。美國《創新者和企業革命--2000年的總經理與企業家》一書中曾指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年代,即進行有效創新的能力已經成為事業成功的決定因素。如果競爭就是創新,就是創造和改進產品、服務和加工過程,那麼不創新就是死亡。”
2.殘酷的市場競爭必然是以新吃舊。
“生存,還是死亡”,哈姆雷特的這句曠世恒久的呐喊,不知震撼了多少人的心靈。沒有上過天堂,也沒有下過地獄,現在正處於天堂與地獄的十字路口的人們,是很難咀嚼個中滋味的。我國的企業所麵臨的也是在天堂與地獄的十字路口徘徊。再次麵對生存與死亡的抉擇,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敢藐視市場殘酷的競爭法則,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敢於永不言敗。活生生的市場敗局描繪著這樣的圖景:破產、被並購、靜悄悄的工廠和倒閉的大商場……這是什麼原因呢?是我們的企業不夠勤奮?不是,大多數企業家都超負荷運轉。是我們的市場環境本來就是沼澤?也不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市場環境正一步步走向法製化,市場機製正在逐步完善。總結敗因,歸根結底,是企業的創新能力不夠。市場如戰場,可謂是瞬息萬變,企業若沒有足夠的創新能力是無法在市場中生存的。這就需要企業以超前的思維、穩健的步伐和獨特的優勢行走在市場環境中,穩步向前發展。而企業獨特的優勢不是別人賜予的更不是自然形成的,是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逐漸適應,並不斷摸索創造的。今天的市場天天都在迎接英雄,時時都在送別落難者。殘酷的市場用成功與失敗圖解著創新的無比重要,詮釋著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市場規則。激烈的競爭使得市場空前活躍,不斷地創新使得企業的發展邁上良性發展的軌道。企業明星意識到,短視的目光隻能使企業更快垮掉,隻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正當的競爭行為和持續的創新能力,才會使企業始終保持旺盛的鬥誌,這也是企業保持不斷前進的動力。現代企業已經處於市場競爭的漩渦之中,稍有停滯,便會被市場無情地拋棄。創新能力是衡量一個企業是否進入成熟期的顯著標誌。在強手如林的市場環境中,要想立足,就必須不斷進取,創造自己的特色。以新換舊是市場環境中的一條鐵的法則,任何一個企業要想不被替換掉,那隻有一個辦法,就是比對手更新。時刻鞭策自己,去進行創新,持續不斷地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東西,把競爭對手落下一大步。這一大步不是暫時的一大步,必須是永久的一大步。為此,企業必須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才能保證自己為市場所承認。每一天,都有數不清的企業因為適應不了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而破產,但與此同時,也有更多的新企業勇敢地加入創新與競爭的行列。在今天這日新月異的社會裏,企業隻能緊跟世界的腳步,以創新求生,以創新取勝,才能免遭淘汰。明天的世界隻會擁抱那些樹立領先優勢的創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