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整合經營:係統論引發的經營創新(3)(1 / 2)

各個人才群體的性質、任務不同,它的最佳整合形式也不同。從普遍意義來說,各個人才群體都應搞好以下幾方麵的整合形式。(1)專業結構整合形式專業結構是指一個人才群體內應由具有多種專業特長的個體人才組成,以及各類專業人才應有一個合理的比例。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分化和不斷綜合,學科和專業越分越細,越分越多,一個人精通一門專業就要花去畢生的精力。盡管我們希望一個人要博學多能,但要求一個人在許多專業上都精通是不可能的。然而,現代企業的技術問題、市場問題、資本問題以及它們的管理問題,都帶有高度的綜合性,靠一兩種專業人才是解決不了的,必須有多種專業人才進行綜合研究、綜合管理,發揮多種專業的綜合效能,才能解決。這就需要由多種專業人才按照合理的比例,構成一個群體,得到最佳的群體效能。例如一個醫學科研群體,不僅需要有多種醫學專業人才,還需要有物理、化學、機械、電子等其他專業人才。如果僅有醫學專業人才,許多現代化的醫療器械和電子醫療、科研設備,就不可能在醫學研究上得到應用,醫學就不可能借助現代化的儀器設備擴展視野和探索人體的秘密而得到發展。又如一個大型企業的管理集體,既需要技術專業人才,也需要經濟專業人才,還需要管理專業人才。各類不同的人才在一個群體裏工作,有利於專業知識的交叉和滲透,使各種專業人才得到新的營養,有利於突破專業的局限和專業的傳統思路與傳統方法,從而取得1+1>2的整體成果和業績。(2)能級結構整合形式能級結構是指一個人才群體裏應有高級、中級、初級不同能級的人才,並有一個合理的比例。例如一個科研群體,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是高級研究人員(研究員、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如果全是高級研究人員,群體的各個要素(個體人才)雖然最優了,但群體的整體效能並不最優,許多中級、初級研究人員可以做的工作以及技術輔助工作,勢必要高級研究人員去做,這不僅浪費了人才,而且效果也不好。這個群體應該是既有高級研究人員作為學術帶頭人和指揮員,又有中級研究人員作為攻堅的骨幹,還要有大量的初級研究人員作為生力軍,還要有一定的技術輔助人員。這樣才能構成一個整體效能較優的人才群體。生產群體、管理群體、教學群體等任何群體,都不要搞成同一能級的人,一定要梯次配備,形成能級鏈。(3)智能結構整合形式人才的智能類型,常見的有組織型、創造型(開拓型)、再現型。組織型人才,有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識才用才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企業家不一定要懂得技術,但一定要懂得技術人才的特性和思想。智能結構是指一個人才群體應由不同智能類型的人才組成,並有合理的比例。一個人才群體內不可都是一種類型的人才,應當既有善於組織管理的人才,又有思想活躍,經常能提出新觀點、新概念,有所創新,有所發明,開拓前進的人才,同時還應有能夠把領導者、組織者的意圖和創新者設計的一套藍圖付諸實現的人才。這樣,這個人才群體的整體效能就一定好。(4)年齡結構整合形式年齡結構是指一個人才群體應有不同年齡組的人所組成,同時也應有合理的比例。群體內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作用。既要有經驗豐富、“老馬識途”的老年,又要有年富力強、精力充沛、起“中流砥柱”作用的中年,還要有敢想敢幹、奮發有為的青年。由此構成一個整體效能最佳的人才群體,並使其處於不斷發展的動態平衡之中,所謂老年、中年、青年,是在一個群體內相對而言,不同任務、性質的群體,對年齡的要求不同。無論什麼單位,都應把結構的重心放在中青年方麵,一般來說,合理的年齡結構應是金字塔型或寶葫蘆型。(5)“遠緣”結構整合形式“遠緣”結構是指一個人才群體的各種人才應來自“五湖四海”,即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單位,同時也要有個合理結構。這是因為人才的組合與動植物界的近親繁殖和遠緣雜交的結果有類似之處。人才的“近親繁殖”,例如高等院校的畢業生留校工作,單純從本單位選拔幹部或從個別單位大量調入人員等,很容易形成門戶之見,對提高群體的活力和整體效能沒好處。人才的“遠緣雜交”,例如從多個地區、多個單位選拔調入人才,能夠使群體富有活力和生命力,尤其對科研、學術群體來說,有利於加快人才的成長和提高科研成果的質量。以上主要是從人才素質方麵談人才的群體結構。此外,人才群體還有個職能結構問題,如工人、管理人員、政工人員、後勤人員各占多大比例,這就是職能結構。合理確定這種結構,對群體的整體效能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