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借勢經營:企業超速發展的新幹線(2)(1 / 3)

現代的成功者們,其成功之快往往讓人瞠目結舌,覺得不可思議。似乎昨天還是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公司,明天就能在某一行業雄霸一方了。據資料顯示:在二戰前,一家跨國性的大公司的興起大約要50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幾乎要一代人不停奮鬥。而在20世紀50年代,隻要20年。到了80年代隻要10餘年。在90年代,如果機會成熟的話,要多少年呢?告訴你吧,短短數年即可。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無疑是多方麵的,但有一點必須予以重視,那就是借勢而起,大力發展。懶螞蟻企業家的特點之一就是敢於設想,敢於開拓,敢冒風險,對機會的把握十分準確,並且永遠領先於時代,也隻有這樣的商人,才能在今天這種激烈競爭的環境中生存、發展、壯大。“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天的商界,是借勢者的天下。(1)借錢賺錢,成就金融巨頭索羅斯基金創立時隻有400萬美元的資本額,靠這一點錢在華爾街是根本掀不起大浪來的。因此,索羅斯和羅傑斯明智地采取了自己的一套策略。這套策略概括地說,就是“以利生利”,也就是金融界常說的“利用別人的錢來為自己賺錢”。在基金創立之初,索羅斯所占的股份微不足道。但作為管理者,他有權從每年的基金收益中獲取20%的報酬。在別人看來,索羅斯與羅傑斯拿走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報酬,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精明的“二斯”卻不這樣做,他們采取了擴大基金總額的“以利生利”的策略,即將自己應得的那一部分報酬作為股份,再次投入到基金中去。這樣做,一方麵向人們表明了他們本人對基金投資的信心;另一方麵,他們又為其他股東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從而加大了基金投資力度,也使基金額不斷增加。因為他們清醒地認識到,隻要有了充足的資金,他們便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經營才華,讓資本飛速地膨脹起來。但是僅僅依靠這種辦法並不能在短期內得到巨額的流動資金。於是羅傑斯又想出了一個新招。他們利用了當時金融買賣中的通行做法,即巧妙地使用借貸,依靠銀行的實力周轉資金。他們經常在買進股票時隻付15%的現金,其餘部分則以股票按揭方式補足。而在買進債券時,他支付的現金可能隻是債券麵值的2%.當出售這些股票、債券時,他就要收回巨額的現金。隻要對贏利利率作出精確的計算,就會不知不覺地賺進一大筆錢。這一策略,被索羅斯形象地比喻為“杠杆原理”。在大多數投資者膽戰心驚的日子裏,敢於冒險的索羅斯脫穎而出。他們利用多數投資者的心理,大膽賣空大多數機構寵愛的股票,如迪斯尼、波拉德和特洛比卡娜等,賺取了豐厚的利潤。他們又以120美元的價位,賣空了典型的“一次性”股票--雅芳股票,同樣獲得了成功。正是利用這兩個原理,他們獲得了最初的成功。其資本增長速度之快,令同行們羨慕不已。就這樣,索羅斯與羅傑斯不斷地相互引導,相互啟發,共同走向華爾街成功的巔峰。(2)借助政治,“派克”借事樹形象與政府建立良好的關係,企業可以借勢發展。抓住一個政治事件的機遇,企業也能借機發展。可以說,每一個曆史性的政治事件或轉折點,都蘊藏著無限的商機,善於抓住曆史性的一刻,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最善於借助“政治事件”大造聲勢的企業當屬派克公司。1943年,正當第二次世界大戰處於艱苦對峙階段的時候,派克製筆公司贈送給盟軍歐洲戰區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一支派克金筆,這支筆上鑲有四顆純金製作的星,代表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四星上將軍銜。兩年後,艾森豪威爾將軍在法國用這支筆簽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約。派克筆因此蜚聲四海,在世界各地深受歡迎,銷量成倍增長。到1945年,派克製筆公司已在14個國家設有了子公司,世界上有120家經銷店和專營經銷商經營派克金筆。派克製筆公司年產500萬支金筆,筆芯3200萬支,雇員達6800多人,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高檔金筆生產企業。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派克公司仍然致力於借助重大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來提高企業和產品的聲譽的工作,並取得了巨大成功。1962年2月20日,美國太空宇航員約翰·格林上校乘坐宇宙飛船成功地在太空繞地球飛行三圈。為了紀念和慶祝人類航天史上這一重大突破,派克公司決定以“友誼七星”助推火箭的太空材料製作一支派克筆,贈給格林上校,並在筆上刻上“美國進入太空”的字樣。當然,此舉被新聞媒介報道後,派克公司和派克筆在人們心裏又樹起了良好的形象。美國總統尼克鬆在1972年訪華時,贈給毛主席的禮物是一對特製的派克筆,筆身上的用料中含有“阿波羅”宇宙飛船從月球取回的塵埃。派克筆的名字隨著新聞媒體對這次重大的政治事件的報道而名揚四海,又成為全世界注目的焦點。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派克筆終於樹立起了高檔金筆的形象,它成了人們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許多人都以擁有一支派克筆而感到自豪。優秀的企業家必須善於把握政治形勢,對國家大事有敏銳的判斷力,並要懂政局,學政治。欲借政治之勢發展自己,首先必須有迎接機遇的實力與準備,否則機遇就會擦肩而過,永不再來。(3)借梯上樓,“搜狐”借名融資一般名人都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或資金實力,同時,也代表著一方麵的權威,具有較高的口碑。因此很多人都相信名人,崇拜名人,效仿名人,認為名人做的事,自己做是無可厚非的。善借者如能借得這樣的名人,就相當於借得了這個名人的所有崇拜者與追隨者,其產生的效益無疑是巨大的。中國互聯網的精英張朝陽的火箭式崛起,就是其借助於尼葛洛·龐蒂在全球的影響而大獲全勝的。1996年10月,一身疲憊的張朝陽從美國飛回北京的時候,手裏尚沒有拿到一分錢投資,還為解雇ITC第一個雇員勞拉打輸了一場要賠償兩萬美元的官司。此刻已經嚐盡融資辛苦、身心憔悴的張朝陽,忍痛同意了羅伯特的殺價。麻省理工學院學生邦德聽說羅伯特殺掉了張朝陽一半的身價,很高興,立即同意給張朝陽簽7.5萬美元的支票。在這艱難的融資日子裏,惟一能讓張朝陽興奮的是他在麻省理工學院見到了尼葛洛·龐蒂。尼葛洛·龐蒂是美國一位著名的未來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後來,很多人認為在麻省理工學院讀過書的張朝陽是尼葛洛·龐蒂的得意門生,但是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未回中國發展之前,張朝陽和尼葛洛·龐蒂隻見過一麵,並沒有直接的師生關係。尼葛洛·龐蒂隻和張朝陽談了十分鍾,但在這十分鍾裏,張朝陽抓住機會,讓對方感覺到了自己是個很能幹的人。臨了,尼葛洛·龐蒂對張朝陽說:“我在倫敦有個先鋒論壇會議,邀請你參加,請你講一講中國Internet的發展狀況。”在倫敦,輪到張朝陽發言那天,尼葛洛·龐蒂要趕到泰國見泰國國王,他吩咐自己的兒子留下聽。尼葛洛·龐蒂的兒子聽完張朝陽的演講覺得很不錯,就發了E-Mail告訴了父親。尼葛洛·龐蒂就此幹脆地答應給張朝陽投資5萬美元。可以這麼說,沒有尼葛洛·龐蒂,就不會那麼順利地有“搜狐”。轉眼到了尼葛洛·龐蒂訪華的日子,而ITC這邊在Internet上的開拓還沒有個眉目。當時,尼葛洛·龐蒂所著的《數字化生存》在中國賣得正好,海南出版社想借機再加強一輪宣傳攻勢,就找到張朝陽。張朝陽手裏沒有多少錢辦活動,好在當時的“瀛海威”願意張羅此事。所以,尼葛洛·龐蒂第一次訪華時最出風頭的是“瀛海威”的張樹新。看了ITC,尼葛洛·龐蒂很不滿意,因為ITC沒有清晰的方向。張朝陽心裏很著急,如果尼葛洛·龐蒂後麵的5.5萬美元投資沒希望了,那麼,愛德華·羅伯特的信心也會受影響,因為愛德華·羅伯特沒有來過中國,他自然會很注意來過中國,而且是Internet專家的尼葛洛·龐蒂的意見。尼葛洛·龐蒂臨走前,張朝陽陪他看北京夜景。尼葛洛·龐蒂突然轉回頭來對張朝陽說:“我還欠你點錢吧?”張朝陽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嘴裏嘟囔了一句:“你欠我錢?”尼葛洛·龐蒂說:“是啊,我不是還沒給你追加投資嗎?”後來,張朝陽也多次說,如果沒有尼葛洛·龐蒂的投資,就不會有張朝陽的今天;也正是有了尼葛洛·龐蒂的投資,其他投資者才敢緊跟其後,大膽投資。從某種意義上說,張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