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力的經營模式與傳統的經營模式相比,虛擬經營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種商業智力生產經營模式,它以契約智力和技術智力的方式來體現和組織生產經營,是一種典型的高智力、知識性、技術密集型、高價值產出的生產經營模式。正像Internet使整個地球縮成“地球村”一樣,Internet使全世界的企業向虛擬化發展。伴隨著地理分散的企業之間合作的日趨緊密,企業之間的分工也更加精細,企業可以利用Internet進行各種方式的合作,而企業內部也開始利用Internet創建多樣化、多層次的項目組,虛擬經營在合理利用各類資源方麵發揮了獨特作用。虛擬經營作為一種知識經濟時代的商業智力生產經營,具有最明顯的競爭優勢和市場發展空間,越來越被人看好。目前,它已成為知識經營者經營企業的追求。時代在進步,企業經營也在發展。從有形變無形,從實際接觸到虛擬空間,讓企業家在分享社會創新成果的同時更感受到了責任的重大和使命的艱巨。--〔美〕拿破侖·希爾
本章核心理念
虛擬經營作為一種商業智力生產經營,具有全新的經營空間和經營模式,具有最明顯的競爭優勢和市場發展空間,它已成為現代企業創新經營的新追求。企業經營功能的不完整性、經營地域的分散性和經營組織結構上的非永久性,構成經營功能、組織和地域的虛擬化,加快了企業經營者對傳統經營模式的改變和創新。虛擬企業是一種高智能性的經濟組織,它的基本要素包括技術、人才、項目。這三種要素的互為關係和邏輯機理為企業家提出了更高的經營要求。虛擬企業的經營同樣離不開各種資源,特別是高科技資源和人力資源。因此,注重資源的爭奪和開發,是虛擬企業經營首選的經營策略。
一、虛擬經營:信息時代的驕子。
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的出現,快捷方便的實時溝通,不僅使得市場全球化,而且也使企業的經營方式發生了變化。這種形勢下,經營虛擬化已是必然趨勢。
1.虛擬經營:夢想成真的經營。
所謂虛擬,是指“雖然沒有實際或明確的表現,但是卻能一樣有效”。經營虛擬化的具體工作包括:第一,提高經營的信息化水平,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及時獲得市場信息,加強與顧客和供應商以及其他方麵的聯係和合作;第二,與上下遊企業建立戰略聯盟關係,將非核心的部件、生產環節分包出去,使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或知識含量不高的生產在企業中所占的比重逐漸下降;第三,加強企業的研發能力,並注意與科研機構的合作,注意對知識產品的采購,構築企業的知識網絡,從而能始終把握高增值的生產環節和核心的技術。企業的知識化,對企業提出了“虛擬”運作的要求。“知識資本”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本,而“知識資本”中很大一部分是隱性知識資本(如隱含在產品中的技術含量)和無形知識資本(如企業的商譽)。因此,虛擬經營即是將傳統運作中對機器、廠房、一線工人的一部分管理打包轉移到企業外部去,實現部分“虛擬運作”。這樣可以減少企業負擔、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運作效率,並使企業將有限的精力投放到更為重要的知識資本,特別是其中隱性知識資本和無形知識資本的管理上。同時在企業的知識化和網絡化水平都很高的條件下,企業可以按照自己需要,與世界上任何一個組織建立協約關係,包括生產自己需要的零部件、對自己現有產品進行再開發、負責自己產品在某個區域的銷售等。
2.虛擬經營的基本特征。
虛擬經營的特征是:企業經營功能上的不完整性、經營地域上的分散性和經營組織結構上的非永久性,即經營功能、組織和地域的虛擬化。
(1)企業經營功能的虛擬化在分布式網絡化的虛擬製造組織形態下,一個企業雖具有製造、裝配、營銷、財務等功能,但在企業內部卻沒有執行這些功能的機構,企業僅具有實現其市場目標的最關鍵功能。即以各種方式利用外界力量來進行組合和集成,具有風險分散、爭取時間的敏捷製造優勢。功能虛擬的意義還在於:如果能借助信息技術將分布在不同企業內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組織起來去完成特定的任務,就有可能通過Internet信息聯網來運作現代化企業,實現社會資源優化,這將是一項劃時代的大變革。
(2)組織的虛擬化虛擬企業是市場多變的產物,為了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企業的組織結構也要及時反映市場動態。虛擬企業結構不再固定不變,而是逐步趨向於分布化、自主管理、富於彈性柔性、呈扁平化的網絡結構。傳統製造係統是按照階梯層次構造的,生產指令由上到下地下達,呈金字塔式。因此,生產柔性低,市場響應速度慢。分布式網絡化的虛擬企業可根據目標和環境的變化進行再組合,動態調整企業的組織結構。要實施分布式網絡化的虛擬製造組織,企業組織結構將從傳統的“機械結構型”向更適應市場競爭的“化學分子型”和“生物細胞型”轉變,成為多元化的“神經網絡”。分布式網絡化的虛擬企業相對注重短期效益。當企業的策略目標改變、產品方向更換和利益不再一致時,隨即解散現有的虛擬組織,重新組合成其他的虛擬企業,這是分布式網絡化生產係統的特點之一。組織的虛擬化還表現在企業的共生策略聯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