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微微抬手答禮,道:“尊者此來何意?”
迦葉道:“聽聞昆侖仙島有千丈玉三十六根,如今佛門有難,佛老遣我來此向陛下求援,萬望陛下顧念佛道之情,賜下千丈玉,來日必當百倍還之。”
迦葉這番話確是懇求的用辭,但他語氣頗為生硬,照本宣科一般,卻無半點低三下四的味道,竟似明晃晃的索取。
玉帝微微皺眉,他雖與如來早有約定,但迦葉當著眾人之麵如此說話,心裏頗不舒服,便微微一笑道:“佛老如此修為神通,怎也求起天庭來了?”
迦葉便連笑容都收斂起來,冷冰冰道:“那些是佛門內務,陛下無須多管了。”
真武喝道:“放肆!”
迦葉這時反而笑了起來,道:“事關重大,還請陛下斟酌。”
玉帝卻無半點怒意,道:“你也知事關重大,此事自然要商議一番,再給佛老答複。”
迦葉施了一禮,道:“既如此,我三日後再來。”說完,他帶著那十幾個佛陀駕雲而去,絲毫也未有半點猶豫。
真武道:“陛下,這和尚如此無禮,怎不——”
玉帝道:“如來多年不現世間,此事甚是可疑,待我商議一番再作決斷。”
一場劍拔弩張的對峙就此煙消雲散,卻出乎許多人意料了。
真武所問,自然不是本意,他心中盼著天庭和如來一係打起來才好,不料玉帝忍耐力居然遠超他所料,和平時高高在上的傲慢性情幾乎判若兩人。真武隱約也知道玉帝和王母來路,他也知道,此事遠非簡單的佛道相爭那麼簡單。
玉帝和如來的關係甚是特殊,玉帝掌管天庭這許多年,那時西方尚是一片不毛之地,而在這幾萬年中,如來愈強,玉帝愈弱,倒似是你進我退的態勢,偶有些為道門興旺的舉措,也隻是惺惺作態,並未有什麼實際舉措。
看來,這次玉帝定是又有妥協之意了,不然為何不給迦葉一個下馬威。迦葉何許人也,區區一尊者而已,比菩薩還低了一級,若無如來撐腰,怎敢對玉帝如此說話?
玉帝回了瑤池,王母微微詫異:“這麼快?”
玉帝將事情始末說來,王母一副不解神色,想了一想,麵色不善地問玉帝道:“為何不答應他?”玉帝一怔,道:“怎麼,那迦葉頗為無禮,我若答允他,豈不被眾人恥笑?”王母頗有隱憂,道:“這恐怕便給了他由頭。”
“什麼由頭?難道如來還會來生搶不成?”玉帝道。
王母點點頭,道:“若要來搶,你怎麼做?”
玉帝道:“我隻說商議,並未拒絕,他有何道理來搶千丈玉?”
王母道:“看迦葉言辭,顯然受了如來教唆,便是要激怒你,然後遭拒。如來要千丈玉,自然是造化不夠,他若得不到,怎能善罷甘休?”
玉帝冷笑一聲道:“他若好言好語來求,或許還給他幾根,若是強奪……哼,我還真要試一試天罡地煞造化陣的威力。”
王母沉思良久,問玉帝道:“隻為了咽不下這一口氣?”
玉帝搖搖頭,歎口氣道:“這一口氣,又算得了什麼?這件事早晚都是要做的,眼下如來來取千丈玉,定是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這廂拖他幾年,必定對他影響極深。”
王母道:“倒也有理,隻是若敵不過如來……”
玉帝緊皺眉頭,而後咬牙切齒道:“要回家!”
王母本來尚在猶豫,聽了玉帝說的“要回家”三個字,立刻變了態度,道:“好!隱忍多年,也該搏上一搏!”
悟空看罷天地之爐,心中感慨萬千,他在天上待了好一會兒,才回了齊天嶺,五神猿仍在峰頭等著悟空。
通風見悟空下來,問道:“看見了?”
悟空點點頭,道:“你猜我看見了什麼?”
通風笑道:“天地本為爐。”
“你怎麼知道?”悟空驚道,他隨後便意識到,通風五個已經徹頭徹尾地醒了,知道天地本來麵貌也不足為奇,便問道,“天地之爐,是何含義?”
通風看了看悟空,道:“除靈明之外,誰能看見天地之爐呢?這都是當年你說與我們聽的。”
悟空晃晃腦袋,他仍是記不起,又問道:“我還說過些什麼?”
聰明神猿道:“你那時話極少,廢話卻極多。”
話極少,廢話卻極多?這是什麼意思。
他還在思索,五神猿哈哈大笑,悟空正在思索正事,一時間沒轉過彎來,聽到眾人大笑,這才醒過腔來,怔了一下,也跟著眾人哈哈大笑起來。
聰明神猿極少說話,一開口卻又如此促狹,真是想不到。
通臂神猿道:“我想起一件事。”他身材矮小,聲音卻如洪鍾。
悟空道:“什麼?”
通臂神猿道:“記得你有一次上天之後,回來對我說,這地也有趣,四周都是積水,隻中間躺著一攤爐灰。”
悟空想了想,道:“是啊,爐子之中,不就是爐灰嗎?”
王禺忽然道:“後來我問你,爐灰是什麼燒剩下的,你半天也沒說出什麼來。”
啊!還有這事?
爐灰是什麼,自然是腳下這片大地了,這大地又是什麼,是盤古之軀!不對,盤古之軀怎麼會是爐灰,若是這樣,是什麼燒毀的呢?
這時,悟空不由自主想起了那股反造化之力來,他想了想,終究不得其解,他雖是造化神猿,但對那股反造化之力還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