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天庭覆滅(5)(1 / 3)

如來見悟空動容,又道:“天地為爐,煎熬眾生,上至盤古和我,下至芸芸眾生一草一木,無不在這爐中煎熬,說到底,我們都是一樣。隻不過,卻無幾人知曉這天地之秘,故此與我為敵,若是都知道了,隻怕爭破腦袋,也要搶著出去呢。”

一聽到“爐中煎熬”四字,悟空卻情不自禁想起了燃燈遺下的那張造化爐圖紙,那上麵畫著的七個位置顯而易見是給七神猿留著的。

悟空笑笑道:“佛祖,既然你斷定大家都要出去,何不將這秘密說出來,大家眾誌成城出謀劃策,豈不好過你一人奔勞忙碌?”

如來歎口氣道:“世人貪念甚重,又最喜窩裏鬥,我若說出來,隻怕眾人拾柴火焰低呢!”

悟空麵露為難之色,道:“這可難辦了,看不見好處,誰會為你賣力?”

如來手指三清道:“我這三個孽徒,便是因未得到太多好處,才叛出師門的。”

元始三人雖被幾個佛陀圍住,全神貫注對峙,但也聽到如來此語,一副恍若未聞模樣。悟空笑道:“此言大差,佛道之途迥然不同,何來叛不叛之說?”

如來不屑道:“隻怕你還有所不知,這天地間佛道儒三教,歸根結底都是我創出來的,佛本是道,道本是我!天下大道,終歸於我!”

悟空一怔,原來地藏所說的佛本是道,根源在此。他想了想,哈哈大笑道:“如來,你敗了!”

“哦?”如來冷笑一聲,道,“莫要口出狂言!”

悟空道:“你說的或許不假,但無論佛、道、儒,你都隻明其理,所作所為卻背道而馳,如何能不敗?”

“你雖創道教,卻故意將道之精髓傳於三清,妄圖讓他三人為你收攏氣運,掠奪造化。哪知三清均是一心向道追尋真理之人,在他們心中,人,難勝道。而今再論道教之道,你能強得過誰?道教,在你眼中,隻是一枚棋子,但對三清來說,卻是比他們性命還要重要的天地至理,你敗在,心不專!

“你假托玉盒,傳給燃燈,建立釋教,其實又將佛教真義丟失,燃燈所作所為,皆為真佛之相。但憑你這般品性,便連尋常沙彌都不如!

“儒教向來暗弱,恐怕你也不在意了吧,但人間以儒教精髓立世者仍大有人在,此教道義,必將發揚光大,而這自然不是你如來之功,而是天下儒生之偉業!

“歸而論之,凡人順口一言,均可為道,故此,你所創佛道儒三教,委實不算什麼。觀其言看其行,始終如一,方為大道之要!你可懂了?”

悟空知道,如來在此天地中待了近七個會元,他要出天地之爐之心迫切至極,想打消他這個念頭是不可能的。但他知道,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道理,如來此人自信狂妄至極,在心理上占得上風,讓他亂了心神,自然對日後大有裨益。

如來看著悟空侃侃而談,冷笑道:“你倒伶牙俐齒,我存世百萬年,你寥寥數語,豈能毀我道心?”

悟空笑道:“你這根基不牢的,也有道心?”

如來道:“天下大道萬千,俱是強詞奪理,我心何曾半點在意?聖人論道,凡人論事,都是有個人之企圖目的!不過有人高明些,有人愚笨些而已!”

悟空反問道:“好,你既然無道,那你有沒有心?”

奪天機

本來劍拔弩張之勢,卻因悟空和如來相互問答而變得緩和許多,但眾人都知道,這場對話也非同小可。二人之道,一為公,一為私,在這天下芸芸眾生之中,還真難論哪一種道的擁躉更多。

悟空問如來是否有心,並無絲毫譏諷之意,都說萬千大道,存乎於心,心乃萬象之主宰。佛家注於明心,道家注於修心,儒家注於存心,皆不離心為道。

其心有二性,一曰人心,二曰道心。

人心,乃是五髒六腑之心,凡夫俗子能見之有形之心,在內。道心,不因生有,不因死滅,蒙昧渾噩虛度一生者難見。須知: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理性,物有物理,事有事理。得理則治,失理則亂。道心者,道者,無聲無色,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無在而無所不在,無物不理而各得其理。

《西遊記》第一回中,標題便是“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靈,指心靈,根,指根本,源是本源;流,便是從源頭流出的萬物。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為萬物之源。人再怎麼騙術高明,也騙不過自己的心,隻要心中有了執念,那便是破綻所在。

如來想了想,笑道:“十方虛空,生汝心中,如片雲點於太虛裏。你能看透?”

悟空嗤笑道:“也敢妄言十方虛空?單此一方天地,你都看不破、出不去,是也不是?”

如來心中最大執念,其實便是要出此天地,悟空這句話正戳中他心中痛處,但這尋常的相激之術他怎會在意?於是再不答悟空,伸出一掌來迎頭罩下,喝道:“可還記得五行山!”

五行山?悟空看如來這一掌暗含五行之力,和當年困自己在五行山下的那一掌極為相似,隻是那時如來還不是聖人,自己也不是當年那個太乙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