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長恨水長東(1)(2 / 3)

我心中大驚。這個張老頭果然不簡單啊。

張老頭指著我手中的黃金弓繼續說道:“老朽不才,若沒有猜錯,夫人手中這把神弓應是明家的傳家寶,至尊武器——真武侯。

“軒轅東庭的第一代開國功臣吳王明氏鳳城字真武者,人稱真武大將軍,天賜神力,身形卓絕,手持一把黃金大弓,穿楊百步,例不虛發,神勇非常,常常帶頭衝向敵營,射斷敵方旌旗,曾夜攻十城,直搗帝都,為軒轅氏立下汗馬功勞,明家第二代族長是也。軒轅世祖有愛女軒轅紫彌,酒瞳美人,傾城國色,號開國平律公主,下嫁明家。彼時明真武剛剛襲下明家吳王封號,不過二十出頭,正當盛世好年華,世祖遂將吳王這把從不離身的黃金大弓賜名真武侯。”

“明真武?”我奇道,“照前輩這麼說來,這豈不是吳王明鳳城本人的遺骸?”

張老頭在這具遺骸對麵的骸骨上拔出幾支箭擦亮,亦露出金黃色,然後又察看了持弓者的身形和中指,“尋常男子七尺須眉,八尺好漢,此人身形高大,足有九尺,腿骨比一般人發達,可見輕功卓越,而右手中間三指指骨發達,乃是神射手,恐是真武大將軍本人。”

明鳳城為何帶著真武侯到西域之地來?我奇道:“吳王告老還鄉後,不是有傳言說其攜軒轅紫彌公主回到東吳的封地安度一生了嗎?”

“唉!”張老頭搖搖頭歎息道,“可惜沒有。世人常惡明鳳城貪財好色,然而其人不過性喜冒險,年幼時常帶著四方鄉鄰,結義兄弟行俠仗義,四處尋寶,遊曆獵奇,卻為世人所曲解。

“司馬氏亂宮之案後,明氏與原氏聯手救出了司馬氏,先帝將兩個雙胞胎女兒分別嫁給了原家和明家。傳說軒轅紫彌的到來,給明氏家族帶來了最光輝的榮譽,也為明鳳城帶來了最悲慘的命運。”

我暗歎一聲問道:“可是那軒轅公主的嫁妝《無淚經》惹的禍?”

“夫人從何而知?”張老頭疑惑地看著我。

我微歎一聲,苦笑道:“機緣巧合……罷了,”我咳了一聲,“還請前輩賜教這其中淵源。”

“司馬將軍飛揚跋扈,吳王狂傲專權,唯秦中王沉靜忍耐,殷殷告誡族人謹守本分,不與其他家族爭列。司馬氏常常打壓原氏,然而當亂宮之案發生時,司馬氏萬萬想不到是秦中王遊說吳王聯合營救司馬氏,遂願意以其中一支為暗人伺奉秦中王十世。司馬氏沒落之後,世祖賜婚,秦中王一開始並不願意接納平寧公主,欲拒婚,勸吳王同他一道帶家人離開京都。然而明家與軒轅家早有婚約,明鳳城從小與平律公主青梅竹馬,且吳王心高氣傲,又自恃雄踞江南富庶之地,重兵在握,軒轅家不敢拿他怎麼樣,便拒絕了秦中王。”張老頭歎了一口氣,繼續說道:“《明氏左傳》中記載:‘公主沉魚落雁之貌,真武驚天方略之才,琴瑟合鳴,令人豔羨。有使來自西夷,於宴上獻至寶《無相真經》,上分賜於平寧平律二女,《無笑經》遂入秦中王,《無淚經》納於我族。使見主母驚豔,乃長留京中,秘授真武君,經書夾頁中乃有巨寶圖,君笑而譴之曰:吾有彌如至寶也。經書高擱書樓,一日君小寐,信登書樓,見一書蛛網高結,明黃絲籠之,隨手翻閱,乃不能停,忽忽如狂,一日竟癡,不日暴屍於長江畔。主母悲呼,修書姐平寧相攜入京,於宮前叫罵辱聖,聖怒之,賜廷杖,皇後苦求乃免,奪平律封號,永不得入宮麵聖,於東吳鬱鬱而終。’”

我聽得一愣一愣的,這個張老頭背得怎麼這麼熟,莫非是明家的人?我便問道:“前輩如此熟悉明原兩家掌故,莫非是明家後人?”

“明家確有後人。”張老頭目光一閃,冷了下來,道,“明家三百六十一口滿門抄斬,其實隻有三百五十六人問斬。原氏曾嫁妹於明風揚,其時原氏宗主便以死囚換出了其妹,而明家少主明風揚不知所蹤,明家的暗人九死一生救出了明氏長孫明煦日、二小姐明風卿還有大管事張德茂三人,至今原家暗人仍在全力搜索,然而,”他扭頭看了一眼碧瑩和我,傲然一笑,“老朽不是明家的後人。”

是啊!就衝您老易容的年齡,充其量也就是原家的老管家吧。我木然地看著他,心下卻對他的身份腹誹不已。

軒轅紫彌?阿彌?看來我同齊放掉下去的地宮中所見的酒眸飛天,便是那苦命的平律公主了。

明家的往事讓我想起原青舞還有關於陽兒的夢,心下越來越心煩氣躁。回頭看碧瑩,她好像也很不喜歡待在這裏,倉皇地站起,捧著肚子一瘸一拐地越過了我,跑到老頭身後,麵露駭色地坐在一塊嶙峋的大石上。

我不由得咽了口唾沫,“突厥建國之初,東庭史書上皆稱之為西夷,其時的西夷可汗是阿史那家的畢咄魯,突厥那時並不強大,故而獻出寶書以求和。看來這個明鳳城並沒有溺死在長江畔,還偷偷攜著家臣跑到西域來尋寶了。而軒轅紫彌公主也根本沒有如《明氏左傳》所說,在江南守身終老,鬱鬱而終,而是一路跟著夫君潛入了西域,最後卻被其時草原的主人阿史那畢咄魯看中了,並被迫嫁給了阿史那家做了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