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在學中幹,在幹中學:融入學習型組織中(1 / 3)

把學習當習慣,告別本領恐慌

胡錦濤總書記曾說過:“不學習、不堅持學習、不刻苦學習,勢必會落伍,勢必難以勝任我們肩負的重大職責。”學習不是本能活動,而是後天的習得性活動,學習習慣的養成是要靠後天培養的。我們無論在什麼崗位上工作,都應當牢記職責,不辱使命,告別本領恐慌,逐步把學習當做一種習慣。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信息迅猛增長,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步伐,不學習就不能應對複雜局麵,不學習就不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不學習就會被時代所拋棄。學習是前進的基礎。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能力、境界都是由學習拉開的。在工作中,有的人能獨當一麵,有思路、有創新,做事情到位、看問題透徹,這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學習、刻苦鑽研不斷進行自我更新、把知識和學識變成能力的結果。

1939年5月,毛澤東同誌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說:“我們隊伍裏麵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過去學的本領隻有一點點,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漸漸告罄了。”70多年過去了,這些話至今仍發聾振聵。從現代化建設的要求來講,本領恐慌至今依然存在。麵對這種危機和本領恐慌,怎樣做才能發揮先鋒模範的作用呢?那就是:不斷充電,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做事能力。

孫文凱是江蘇省電力公司鎮江供電公司變電運行工區長江監視控製中心副站長兼變電運行一班班長,負責指導鎮江市區所轄44座變電站的操作、巡視及事故處理工作。他是鎮江供電公司目前唯一一位從事變電運行工作的高級技師,主持或參與了江蘇省視頻監控統一平台、變電站門鎖分層分級控製係統等多個項目的研製與開發,大大提高了變電運行的工作水平。

孫文凱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奮戰在生產第一線,為轄區內的輸變電線路的無路障運行提供的最大的保障。工作在生產第一線,孫文凱深知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變電運行有著較高的技術含量,為了使自己的業務水平處在高水平,孫文凱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非常刻苦。他注意在實踐中學習,平常看得最多的就是圖紙,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問老師傅、問工友,別人實在不懂的地方就自己查資料認真鑽研再和工友師傅們進行討論,直到把圖紙的每個邊邊角角都學明白搞透徹了才肯罷休。

有一次孫文凱在驗收工地上對照著圖紙查回路,連續一個多星期沒有離開工地,直到把圖紙和實際情況都弄明白了才回家。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孫文凱靠著自己刻苦的學習業務水平快速提高,很快成長為一名有著較強實踐經驗和較高理論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孫文凱不僅自己刻苦學習專業知識,還帶動工友們共同進步。他多次組織讀書會、討論會,與工友們共同學習交流經驗心得,把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大家好的工作方法進行分享,通過這樣的集體學習,不僅孫文凱本人提高了不少,工友們的業務水平都有所提升。

麵對新的技術革新,孫文凱從不落於人後,他把學習當習慣,總能通過認真學習快速地掌握新的技術戰備,並把知識傳授給工友,使得自己與團隊總是保持很高的業務素養。

在基層隊伍中,一些人不願學、不勤學、不真學、不深學、不善學,就成了吃老本的落伍者。他們不但不會晉升,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也不能勝任本職工作了。實際上這些人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在基層工作,我們也必須加強教育引導,切實強化學習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

要進一步強化自律意識。注重科學統籌,真正從文山會海和事務應酬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把學習當做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習慣,把學習當做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養成崇尚學習、熱愛學習、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形成重視學習、主動學習、堅持學習的濃厚氛圍。

我們還要善於彌補自己工作中的弱項和不足,不斷地為自己充電,告別本領恐慌,從而能夠遊刃有餘地發揮效力。這種精神是一名優秀的基層人在工作中應當具備的優良素質之一。俗話說:“藝高人膽大。”具備了傑出的本領,我們自然具備了做事的信心和勇氣,在危急時刻往往敢於挺身而出,勇挑重擔,從而獲得施展和提升的機會。

筆杆再沉也要拿:學習是一種責任

人民公仆孔繁森曾在他的筆記本裏寫道:“如果專家是專門人才,那麼一名領導幹部就應當是一名‘通才’,是知識廣博、眼界開闊、思維敏捷、魄力宏大的人。”在當今信息時代下,一個基層幹部如果不讀書,不及時汲取知識的營養,想有過人的見識和謀略,想做個合格的人民公仆,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還有可能被時代所淘汰。

按照建設學習型組織的要求,我們應該自覺地把學習當成一個人生目標,一種價值觀,一種生活方式,融入工作,融入生活。

比爾·蓋茨說:“你可以離開學校,但你不可以離開學習。”確實如此,為了能夠做好基層的各項工作,我們應該把學習當做我們的工作方式,把學習變成我們的生活方式,進行終身學習。

王福良是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礦物工程研究設計所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他畢業後就來到北京礦冶研究總院選礦室工作。

雖然王福良從事的工作與他的專業比較對口,但他深知學校學習的書本知識與實踐中的技術應用存在不小的差距。為了盡快彌補這種差距,把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更好的結合起來,在做中學,終於在鉬礦選礦、鉛鋅礦選礦、多金屬選礦和非金屬材料的加工等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精湛的技術。這讓他在選礦試驗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之後的西林鉛鋅礦電化學控製浮選技術工業化、青海德爾尼銅礦選冶試驗以及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中都有著非常突出的表現,作出了重大貢獻。

麵對環境的不斷變遷,我們若想不被時代的大潮所淘汰,就要像王福良一樣,通過學習不斷地更新自己、提升自己,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站在時代的前沿。

在基層,學習是每個人經營工作的重要途徑。在當下這個動蕩變化激烈的年代,終生學習所代表的是活到老、學到老,積極的把握人生中的每一刻快速學習及學以致用。終生學習不但是一生中不間斷的學習,打破自我設限,進行無限學習,而且是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的每一個當下應負起的一種責任。

隻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已先後主持安裝大型鐵路變配電所38個,解決施工技術難題52項,為所在企業創造和節約了1380多萬元的經濟價值,還親手帶出了三百多名徒弟。

他就是中國中鐵一局唯一的“金牌員工”、電務公司電力工高級技師、共產黨員竇鐵成。在近30年的工作實踐中,他始終堅持在施工生產第一線刻苦鑽研,從一名隻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成長為掌握現代電力施工技術的專家型工人。

竇鐵成生於陝西渭河邊的一個農家,23歲時通過招工考試,成為中國中鐵一局一名普通的電力工人。

工作一段時間以後,竇鐵成發現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能沒有知識和技能。沒知識、沒技術就不會有什麼作為,就會被人瞧不起。當工人就要當一個技術過硬,讓人瞧得起的工人,隻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竇鐵成,暗暗發誓要成為一名好電工。

為盡快掌握基本的電工技術,竇鐵成抓緊一切機會學習。每天幹完工作後,顧不上休息就湊到老工人身邊,遞工具、打下手,觀察別人的施工過程。下班後,他抓緊時間看圖紙,不懂了就問到懂為止。深夜別人熟睡時,他卻偷偷躲在被窩裏學習。

不久,有了技術的竇鐵成很快在單位嶄露頭角,但他並沒有滿足,而是又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通過自學達到大學知識水平。從那以後,購買電業專業書籍成為竇鐵成生活中的重要開銷。《高等數學》、《電工學》、《電磁學》、《電子技術》、《電機學》……多年來竇鐵成僅購書就花費近萬元,自學範圍也覆蓋了與電力相關的諸多專業。